去评论
推扬网

杨增胜:五音五律是什么

admin
2020/08/12 15:34:25

钟丽莉的回答:

正确应该是五音十二律。 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音级,有时借代 “五音”。 而十二律则是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 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 另外,奇数各律称 “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扩展资料: 音律配合 由于音律与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有十二个,于是在中国上古时代,人们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上的记载,它们之间的对应为∶ 孟春之月,律中太簇; 仲春之月,律中夹钟; 季春之月,律中姑洗; 孟夏之月,律中中吕; 仲夏之月,律中蕤宾; 季夏之月,律中林钟; 孟秋之月,律中夷则; 仲秋之月,律中南吕;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 孟冬之月,律中应钟; 仲冬之月,律中黄钟; 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所谓“律中”就是“音律的对应”,其征验的方法则是凭“吹灰”。据说古人将十二根律管里塞入葭莩的灰,只要到了某个月份,相对应的那一只律管中的灰就会自动地飞扬出来,这便是“吹灰候气”、“夷则为七月之律”等词汇的典故。当然以今日的观点,吹灰候气并没有现实的根据。 值得注意的一点,十二律中最基本的是黄钟,而中国历法最基本的则是含有冬至的月份。《月令》中所列出的,正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子月(十一月)。

李芊的回答:

五音:中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时候叫宫、商、角、徵、羽。五律: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