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廖小波:谁首创了大写金额字

admin
2020/08/11 16:18:35

张国明的回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有人利用"一二三"等字容易添笔减笔而舞弊贪污,所以老朱在一次贪污案后发明了大写数字,大大减少了贪污的机会. 据史书记载,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初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贪污案「郭桓案」。郭桓曾任户部侍郎,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等。此案牵连12个政府高官,6个部的政府官员和全国许多的大地主。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惊,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执行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全国财物管理上实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改为「壹贰参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 http://wenwen.sogou.com/z/q881631347.htm

李佼的回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有人利用"一二三"等字容易添笔减笔而舞弊贪污,所以老朱在一次贪污案后发明了大写数字,大大减少了贪污的机会. 据史书记载,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初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贪污案「郭桓案」。郭桓曾任户部侍郎,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等。此案牵连12个政府高官,6个部的政府官员和全国许多的大地主。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惊,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执行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全国财物管理上实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改为「壹贰参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 http://wenwen.sogou.com/z/q881631347.htm

百家乐的回答:

  这十个字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音义俱同,二是音同义异。有些字之所以成为大写数目字,完全是出于“假借”的缘故。   

第一种情况

  壹,《说文》解释是“专一,从壶吉声”。有表示专一、统一意思。见《孟子·公孙丑上》:“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其意指专一。另见《汉书·董仲舒传》:“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其意指统一。   贰,古汉语里“二”的大写字。有不专一、不一致的含义。诸如“二心”、“贰臣”、“二副”。   叁,古汉语里“三”的大写字。见《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此处“参”实际当“叁”讲。含义是“三”。   伍,古汉语“五”的大写字。见《周礼·夏官·诸子》:“合其卒伍”。郑玄注:“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管子·立政》:“五家为伍”。现泛指军队,如:入伍、退伍。   柒,古汉语中“七”字大写。柒,木名。见《山海经·西山经》:“刚山,多柒木”。毕沅校:“柒当为桼”。按即“漆树”。以音同“七”,而采用。   

第二种情况

  肆,原意是解剖牲体。见《礼记·郊特牲》:“腥、肆、爓、腍、祭,岂神之所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郑玄注:“治肉曰肆”。后来转化为市肆、放纵的意思。与“四”毫无关系,其成为“四”字的大写,纯属于“假借”。   陆,汉语中的陆地、登陆。“陆”字成为“六”字的大写,也属于“假借”。原意并无位居第六的含义,但在诗词“上口”音中有此音。   捌,见汉《急就章》卷三“捌杷”,颜师古注:“无齿为捌,有齿为杷,皆所以推引聚禾谷也”。捌,系农具名。另见《淮南子·说林训》:“故解捽者不在于捌格”。此处“捌”字含用手分开。而“八”字是向两边分开,因而遂成“八”字的大写字。   玖,见《诗·王风·丘中有麻》:“贻我佩玖”。玖,是似玉的浅黑色美石。与“九”本无关系。但“玖”字是由“王、久”两字组成,借其“久”与“九”谐音,作为“九”的大写字。   拾,本意是捡取,见《史记·孔子世家》:“涂不拾遗”。《说文》上也说:“拾,掇也,从手合声”。是指用于拾取。借其谐音而作为“十”的大写字。   将“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作为阿拉伯数目字、汉字数目字的大写字,据学者考证始于唐代武则天称帝年间。另据清人记载,明初,户部尚书开济向明太祖朱元璋上奏,建议将这十个大写数目字只用于“官私文书”,“以防奸胥改窜之弊”,朱元璋准奏颁旨实行。这种汉字数目字大写用法便一直沿袭至今。

林美霞的回答:

中国第一个写借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