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萍:鲁米那的作用与影响
李璐禕的回答:
常见有嗜睡、头痛、乏力、眩晕、精神不振等延续效应。偶见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另偶可发生中毒性肝炎、黄疸、叶酸缺乏症、免疫功能抑制、粒细胞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运动功能障碍等。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突然停滞不前药可产生戒断症状,如兴奋、焦虑、震颤、惊厥,并可诱发癫痫或陷入癫痫持续状态。故长期服用导致急性中毒,出现昏睡、呼吸抑制、心动过速、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严重时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如出现中毒应采用人工呼吸、吸氧及输液等支持疗法,并可有针对性地洗胃、服用硫酸钠导泻、注射碳酸氢钠溶液和强利尿剂以加速其排泄。深度昏睡可静注印防已毒素。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颅脑损伤、支气管哮喘、呼吸抑制及卟啉病患者禁用本品。妊娠期妇女禁用,老年患者慎用。本品易积蓄中毒,使用时应注意。 鲁米那学名苯巴比妥,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抗癫痫、抗惊厥。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小剂量鲁米那可镇静,中剂量可催眠,大剂量可抗惊厥,过量则会中毒,使呼吸抑制,循环衰竭而死亡。通常镇静剂量为:成人每次15~30毫克,每日2~3次口服;小儿每公斤体重 0.5~2毫克,每日2~3次。催眠剂量为:成人60~100毫克,睡前口服,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小儿一般不用。目前本品主要用于抗癫痫或抗惊厥,尤其是癫痫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大发作剂量:成人每次15~30毫克,每日3次,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2~5毫克,分2~4次口服。抗惊厥剂量为:成人每次 0.1~0.2克,肌注或口服;小儿每次每公斤体重4~7毫克。主要用于对抗小儿高热、破伤风、子痫、脑膜炎、脑炎以及中枢兴奋药中毒引起的惊厥。鲁米那极量为口服和肌注每次0.25克,每日0.5克。 (2)鲁米那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如利血平、水合氯醛、乙醇、硝基安定、导眠能以及抗组织胺药等合用时,可因协同作用而出现过度抑制,应注意减少剂量。 (3)鲁米那可诱导肝药酶,加速某些药物的代谢,如洋地黄毒甙、苯妥英钠、强的松、地塞米松、灰黄霉素、强力霉素、氯丙嗪、口服避孕药、性激素、双香豆素等,使后者的血浆水平降低。因此合用时,应适当增加后者的用量。 (4)鲁米那中毒时,禁用硫酸镁导泻,以免加重病情,而宜选用硫酸钠,因为镁离子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5)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或慎用鲁米那。 (6)鲁米那慢性中毒时,可出现睡眠紊乱、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长期服用鲁米那如果突然停药,可表现为焦虑、厌食、晕厥、兴奋及上肢震颤等,过3~8天后可能出现精神失常、惊厥等症状,常易误认为癫痫大发作,如果继续给予巴比妥类药物治疗,则危险性更大。
赵兴元的回答:
常见有嗜睡、头痛、乏力、眩晕、精神不振等延续效应。偶见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另偶可发生中毒性肝炎、黄疸、叶酸缺乏症、免疫功能抑制、粒细胞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运动功能障碍等。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突然停滞不前药可产生戒断症状,如兴奋、焦虑、震颤、惊厥,并可诱发癫痫或陷入癫痫持续状态。故长期服用导致急性中毒,出现昏睡、呼吸抑制、心动过速、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严重时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如出现中毒应采用人工呼吸、吸氧及输液等支持疗法,并可有针对性地洗胃、服用硫酸钠导泻、注射碳酸氢钠溶液和强利尿剂以加速其排泄。深度昏睡可静注印防已毒素。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颅脑损伤、支气管哮喘、呼吸抑制及卟啉病患者禁用本品。妊娠期妇女禁用,老年患者慎用。本品易积蓄中毒,使用时应注意。 鲁米那学名苯巴比妥,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抗癫痫、抗惊厥。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小剂量鲁米那可镇静,中剂量可催眠,大剂量可抗惊厥,过量则会中毒,使呼吸抑制,循环衰竭而死亡。通常镇静剂量为:成人每次15~30毫克,每日2~3次口服;小儿每公斤体重 0.5~2毫克,每日2~3次。催眠剂量为:成人60~100毫克,睡前口服,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小儿一般不用。目前本品主要用于抗癫痫或抗惊厥,尤其是癫痫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大发作剂量:成人每次15~30毫克,每日3次,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2~5毫克,分2~4次口服。抗惊厥剂量为:成人每次 0.1~0.2克,肌注或口服;小儿每次每公斤体重4~7毫克。主要用于对抗小儿高热、破伤风、子痫、脑膜炎、脑炎以及中枢兴奋药中毒引起的惊厥。鲁米那极量为口服和肌注每次0.25克,每日0.5克。 (2)鲁米那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如利血平、水合氯醛、乙醇、硝基安定、导眠能以及抗组织胺药等合用时,可因协同作用而出现过度抑制,应注意减少剂量。 (3)鲁米那可诱导肝药酶,加速某些药物的代谢,如洋地黄毒甙、苯妥英钠、强的松、地塞米松、灰黄霉素、强力霉素、氯丙嗪、口服避孕药、性激素、双香豆素等,使后者的血浆水平降低。因此合用时,应适当增加后者的用量。 (4)鲁米那中毒时,禁用硫酸镁导泻,以免加重病情,而宜选用硫酸钠,因为镁离子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5)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或慎用鲁米那。 (6)鲁米那慢性中毒时,可出现睡眠紊乱、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长期服用鲁米那如果突然停药,可表现为焦虑、厌食、晕厥、兴奋及上肢震颤等,过3~8天后可能出现精神失常、惊厥等症状,常易误认为癫痫大发作,如果继续给予巴比妥类药物治疗,则危险性更大。
郑文杰的回答:
鲁米那学名苯巴比妥,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抗癫痫、抗惊厥。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小剂量鲁米那可镇静,中剂量可催眠,大剂量可抗惊厥,过量则会中毒,使呼吸抑制,循环衰竭而死亡。通常镇静剂量为:成人每次15~30毫克,每日2~3次口服;小儿每公斤体重0.5~2毫克,每日2~3次。催眠剂量为:成人60~100毫克,睡前口服,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小儿一般不用。目前本品主要用于抗癫痫或抗惊厥,尤其是癫痫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大发作剂量:成人每次15~30毫克,每日3次,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2~5毫克,分2~4次口服。抗惊厥剂量为:成人每次0.1~0.2克,肌注或口服;小儿每次每公斤体重4~7毫克。主要用于对抗小儿高热、破伤风、子痫、脑膜炎、脑炎以及中枢兴奋药中毒引起的惊厥。鲁米那极量为口服和肌注每次0.25克,每日0.5克。 (2)鲁米那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如利血平、水合氯醛、乙醇、硝基安定、导眠能以及抗组织胺药等合用时,可因协同作用而出现过度抑制,应注意减少剂量。 (3)鲁米那可诱导肝药酶,加速某些药物的代谢,如洋地黄毒甙、苯妥英钠、强的松、地塞米松、灰黄霉素、强力霉素、氯丙嗪、口服避孕药、性激素、双香豆素等,使后者的血浆水平降低。因此合用时,应适当增加后者的用量。 (4)鲁米那中毒时,禁用硫酸镁导泻,以免加重病情,而宜选用硫酸钠,因为镁离子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5)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或慎用鲁米那。 (6)鲁米那慢性中毒时,可出现睡眠紊乱、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长期服用鲁米那如果突然停药,可表现为焦虑、厌食、晕厥、兴奋及上肢震颤等,过3~8天后可能出现精神失常、惊厥等症状,常易误认为癫痫大发作,如果继续给予巴比妥类药物治疗,则危险性更大。
国之利刃的回答:
没有作用,此为镇静药,对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有伤害。只能起到镇静的作用,使宝宝不那么哭闹。对疝气本身没有作用,且对孩子身体有害,不可选用。
如果是腹股沟内疝气的话,可以做一个紧身的小裤衩在疝气的部位缝上两个一叠在一起的硬币,硬币必须用布包起来以免弄伤宝宝,缝在疝气处,要压的紧一些,如果两个不够可以三个叠在一起也行。由于疝气处受到压迫,所以愈合快。再者就是要顺着他尽量不要让他哭,不要让他使劲。有时大便使劲过大也会引发疝气,所以要防止便秘。如果3岁后仍无法愈合者要考虑手术治疗。
脐疝临床的主要表现是:在小儿啼哭、咳嗽、挣扎时,脐部鼓起一个核桃般大小的球状物.脐疝一般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或数周内出现,很少超过一年.因脐疝表面有皮肤覆盖,所以看不出是何种脏器脱出.小儿脐疝应该及早治疗,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通常年龄在一周岁以内,脐疝直径不超过1厘米,又无不良症状的,不需治疗.因为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脐疝会自行消失.不过,6个月以内婴儿的小脐疝还需作一些简单的处理.如用消毒酒精涂擦腹壁皮肤以后,上央覆盖一块圆形厚纱布,再取6厘米宽的胶布两条,分别帖在腹部两侧,然后把一条胶布的舌插入另一休胶布的洞中,分别向对方牵引,当脐部皮肤出现皱褶时,贴好胶布即可.胶布每隔1-2周换一次,连续贴半年以上才收效.这里,强调坚持治疗,是委必要的.如果小儿脐疝直径超过1厘米,或经过连续贴胶布半年仍未消失者,则应考虑在1-3岁时进行手术修补.手术虽然简单,但在手术时应当保留小儿的脐,以免使孩子长大后产生误解而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希望你的宝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