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颖:学缘结构是什么意思
陈荣华的回答:
学缘结构,也就是学缘构成,就是:某个教育单位(多指高等院校中的系、教研室、研究所)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学缘结构,就是:某个教育单位(多指高等院校中的系、教研室、研究所)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譬如说,某高校中的一个研究所(该所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除个别人是从外地调入者外,基本上都是在本校政治教育专业读的“本科”;分配到本所之后,又在本所读了“在职硕士”;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又继续在本所读“在职博士”(在职读学位,近水楼台,优势明显,既易于考取,又边工作边读学位,“两不误”);拿到博士学位后,又继续在本所工作。这样,在人员构成上,就造成“清一色”的局面。
卌除ㄨ恛憶的回答: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学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如此这般地用同一个“模子”不断地“复制”人才并成堆地集合在一起的状况,对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弊端很大,主要是: 上个世纪美国学者进行长达八年(1924-1932年)之久的“霍桑实验”的一个重要成果 ,就是发现在正式组织中往往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所谓“非正式组织”,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小团体”、“小圈子”,搞的多是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显然,非正式组织一般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在学界,由于群体成员“同质性”的作用,其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也就必不可免;因而,由排他性所导致的“拉帮结派”现象也就不为偶然。这样一来,什么“五湖四海”、团结合作、职业道德、奉献精神,一切冠冕堂皇的表白都只能是一些人的“口头禅”。如此这般,教学也好,科研也好,不受到影响才怪呢。此外,这种人际关系环境又必然给心术不正者在本来就有诸多漏洞和弊端的人事任用、职称评定、利益分配等工作环节上提供大搞不正之风的最佳场合和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