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程菊花:童第周的简介

admin
2020/08/11 15:03:56

李影的回答:

童第周(1902—1979) 浙江鄞县人。早后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任南京大学助教。1930年赴比利时和法国留学,获博士学位。 1934年回国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研究员。还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山东大学任教,支持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 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学部主任。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常务委员。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2月至1979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在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卵子发育能力方面有独特发现。 扩展资料: 长期以来,童第周一直从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早年,他在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卵子发育能力研究方面,有过独特的发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又特别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的卵子发育规律,为国际上提供了系统的重要文献。 晚年,他又和美国坦普恩大学牛满江教授等一起,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在这同时,他还在防治海洋有害生物、人工养殖经济水产动物、开拓培育经济鱼类新品种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艺涵的回答:

简介: 童第周,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1927年,童第周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在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任教;1934年起,在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任教;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扩展资料: 人物风格 童第周身兼数职,他的身份是复杂的,他的工作是多面的,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立身之本--科研,即使百务压身,即使病魔纠缠,他都要使劲地挤出点点滴滴的时间,坚持到他心爱的实验室去干上一会儿。 因为他明白科学是老老实实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自己不动手做实验的科学家绝对成不了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充其量只是个科学政客。显微镜前端坐的身影,显微镜下灵巧的双手,几乎成了所有同事和学生对他最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这是童第周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童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