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周:凯旋进行曲由来
波黑家的的回答:
《凯旋进行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居塞比·威尔第所作,是四幕歌剧《阿伊达》第二幕第二场达拉斯凯旋归来时的音乐。后来,被后人改编成管弦乐曲和管乐合奏曲,称为《大进行曲》或《阿伊达进行曲》。全曲由两个主题组成,第一主题表现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在行进时的矫健英姿,第二主题表现的是人们热烈而欢快的情绪,是一首很值得收藏的作品!相信有太多的人熟悉这首气势雄壮的曲子!
1832年,米兰音乐学院犯了它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它拒绝了一名来自小镇布塞托的青年的求学要求,如果今天它还能被我们提起的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错误。?
这名青年叫朱赛比-威尔第,他被拒绝的原因是超过音乐学院规定的入学年龄,并且——最重要的是被认为“没有任何显著的音乐才能”。
但是,如果把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削减到只剩下两名,那将是朱赛比·威尔第以及和他和同年降生的瓦格纳。后者支配了除意大利外的整个欧洲,前者则在意大利有着神一样的统治。?
1842年,机遇终于降临到威尔第头上,罗西尼推荐为他任经理的剧院写一部歌剧《那布托》,该剧的成功使威尔第一夜成名。此后的六十年,威尔第完成了几十部歌剧的创作,其中的《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伊达》是歌剧舞台常演不衰的节目。
1869年11月,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帕夏为庆祝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在罗马建立了一家意大利歌剧院,以4000金磅邀请威尔第为其写一部歌剧,遭到了他的拒绝。
但是不久,来自巴黎的四页纸改变了一切。
法国著名的埃及学家马里埃特依据埃及的祭坛下曾经发掘出的男女两付骨骸为中心,构想出一个凄美的故事,并把它寄给了威尔第。
这就是《阿伊达》的故事提纲: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那斯罗为救被俘虏的女儿阿伊达而发兵埃及,而此时阿伊达隐姓埋名作了埃及公主安娜丽斯的女仆。阿伊达的恋人青年侍卫长拉达梅斯奉命迎击入侵者,并俘获阿莫那斯罗为人质凯旋归来。阿莫那斯罗利用女儿刺探埃及军情,拉达梅斯在与阿伊达幽会时无意泄露机密,被阿伊达的情敌公主安娜丽斯听见。拉达梅斯被判死刑,后阿伊达为之殉情。
威尔第他迅速安排了脚本,并开始谱曲。
1871年12月24日,《阿伊达》在埃及上演,次年2月8日在米兰的斯卡拉剧院,威尔第用一根象牙和黄金制成的指挥棒指挥了《阿伊达》的演出。此后的几个月,《凯旋进行曲》几乎响遍意大利和欧洲的所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