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王一涵:异体字是怎么一回事,它的由来和作用是什么呀?

admin
2020/08/11 14:25:03

朱嘉乐的回答:

汉字决不是哪一个人造出来的,而是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运用多种造字法造出来的。因此,同一个汉字就完全可能造出不止一种形体。同一个汉字却有不止一种形体,也就是这几个汉字之间构成了异体字关系。人们往往熟悉其中一种常见的形体,而对其它写法感到陌生,甚至不认识。但这种异体字现象也是古籍中客观存在着的。如果不认识这些异体字,就无法把这篇文章继续读下去。既然异体字的存在是阅读古书的障碍,当然有必要加以排除。也就是把异体字识别出来,找出它所对应的规范字来。古书中有些字的异体是颇有些故意为难人的味道。 例如:西汉淮南王刘安撰有《淮南子》一书,其中有一篇的题目是“墬形训”,这“墬”是什么字?其实就是“地”的异体。 又如敦煌变文中经常出现这个字:飰,其实就是吃饭的“饭”字。古书中的异体字由于不同作者书写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例如班固在《汉书》中写“草”字一律写成“屮”。 异体字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多种情况: (一)造字方式不同而致,如 泪—泪 岩—岩 羴—膻 创—刅 豓—艳—艳 兂—簪 匊—掬 馽—絷 烖—灾—灾 (二)使用意义相近或相通的义符,如: 喻—谕 叹—叹 欠啸—歗 徧—遍 辶鸡—鸡—鳮 善—譱 咏—咏 蚊-蟁-螡 暖—暖 (三)从不同角度选用义符,如: 雰—氛 涶—唾 婿—壻 嗣—孠 韈—袜 睹-覩 唇—唇 瓶—瓶 明—朙 (四)使用读音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声符,如 萱—蕿-藼 藻—薻 嚼—噍 饷—飨 线—缐 蝶—蜨 (五)楷化后产生不同的形体,如: 温—温 前—歬 讹变—错误的演变: 煮—煑 春—萅—旾 回—囬—囘 (六)部件位置不同,如: 够—够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