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盛国民:为什么“银环蛇”比“金环蛇”毒性还要强呢 它是神经毒吗?

admin
2020/08/11 14:21:42

毛佳君的回答:

雪碧+可乐!!!的回答:

不是呀

小水滴~的回答:

上班狗一条的回答:

中文学名:金环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眼镜蛇科   中文属名:环蛇属   中文俗名:黄节蛇、金甲带,佛蛇,黄金甲,金报应,金包铁,玄南鞭,金蛇等   拉丁文名:Bungarus fasciatus   英文名:Banded krait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chneider,1801   形态特征 头呈椭圆形.尾极短,尾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3~28环,在尾部有3~5环,背鳞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1行鳞片特别大,肛磷完整,尾下鳞片为单行,腹部为灰白色,体长100~180厘米.   生态习性 栖息于丘陵,山地,常见于潮湿地区或水边,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卵生,5月底产卵,每产多达11枚.   分布 广西省,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金环蛇全长1200一1800mm,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通身黑色,有较宽的金黄色环纹,体尾共有19—27环,黑黄二色宽度约相等。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栖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金环蛇夜晚活动。金环蛇吃蛇,偶尔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动物。卵生,5—六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金环蛇数量野外已极稀少。金环蛇是著名食用蛇之一,蛇体浸酒及蛇胆也被用来入药,长期以来大量被捕杀内销或出口。由于此蛇分布范围较银环蛇狭窄,数量本来就不多。 中文学名:银环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眼镜蛇科   中文属名:环蛇属   中文俗名:白带蛇、白节蛇、吹箫蛇、寸白蛇、洞箫蛇、金钱白花蛇、雨伞蛇、竹节蛇   拉丁文名:Bungarus multicinctus   英文名:Narrow-banded krait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Blyth,1860   物种信息:   中国银环蛇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腹鳞203~221,躯干部环纹31~50个,尾部8~17个,分布于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湾,以及缅甸、老挝;银环蛇云南亚种,腹鳞213~231,躯干部环纹20~31个,尾部7~11个,仅产于中国云南西南部。全长1米左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间的环纹。腹面全为白色。背鳞通身1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全为单行。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捕食泥鳅、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卵生。5~8月产卵,每产5~15枚,孵化期1个半月左右。幼蛇3年后性成熟。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前沟牙)。人被咬伤后,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怯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和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___其实我还好。的回答:

动物界 爬行纲 蛇目 蝰科 竹叶青蛇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