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陈文英:圣光集团董事长怎样起家的

admin
2020/08/11 14:03:06

ぺんw¬苆瀡緣ξ的回答:

一、个人情况:

周运杰,男,出生于1967年1月18日;

1986年9月-1990年7月在河南省医科大学学习;

1990年11月-1996年10月在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工作;

1996年11月-2000年9月在禹州市成立河南省鸿运药业有限公司,经营药品、医疗器械;

2000年10月至今任圣光集团董事长;

2003年10月收购平顶山第二制药厂;

2004年9月收购平顶山市罐头厂;

2006年4月成立平顶山市豪嘉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亿轩置业有限公司);

2002年被评为“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工作者”,并被平顶山药学会聘任为常务理事;

200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家”;被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评为“二00三年度优秀民营企业经理、董事长”;

2004年当选为平顶山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2004年被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任命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2005年被新华区评为“科技拔尖人才”;平顶山市“五一奖章”获得者;平顶山市“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

2006年获得“平顶山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2007年荣获'平顶山市兴市模范'称号;

2008年荣获“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领袖人物”;

2009年当选为平顶山市人大常委;

2009年,荣获“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2010年9月9日上午,在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的“全市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表彰大会”上,董事长周运杰荣获平顶山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2011年3月再次当选郏县人大企业家联合会会长;

2011年8月获“感动鹰城?十大光彩助学人物”荣誉;

2012年7月,被评为首届“鹰城十大经济人物”。

二、个人事迹:

周运杰同志现任圣光集团董事长,集团旗下拥有十几家分子公司,拥有职工7100人。自创办企业以来,他一贯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积极参政议政,创新能力强,管理经营精。主要产品已成为行业龙头,在全国位居前列,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区),河南省的市场覆盖率达到100%,占有率在46%以上,并出口东南亚、欧洲等国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家税收的增长、下岗职工的就业及社会治安的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企业、产品和个人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主要业绩有:

<一>、公益活动:

1.投资880万元,为职工建设家属楼(仅福利部分)。

2.投资1800多万元,建设职工免费住宿公寓。

3.每年为特困职工家庭捐助款累计10万元。

4.为职工子女设立助学金,已累计捐助6万元。

5.圣光公司每年向国家纳税1000多万元。

6.2006年利用老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立了豪嘉园房地产开发公司(河南亿轩置业有限公司 ),为鹰城民众安居乐业建造了环境优美的水岸嘉园。

7.对职工关怀备至,对困难职工积极帮扶。2001年至今,每年他都亲自走访职工,并拿出现金和物资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为鼓励职工子女求学,他专门设立了“职工子女助学金”。凡是职工子女,只要考上大学,根据标准给予2000至20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特别是2006年企业搬迁到新城区后,为了方便职工生活,建立了职工食堂、卫生所、理发店、超市、浴池、IC卡电话等,并投资20万元建立了职工免费爱心幼儿园,健全完善了基础公益设施。

8. 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建立了篮球场、娱乐中心,并设有卡拉OK、有线电视、乒乓球室、电脑室及广播室。为了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专门设立了培训中心、图书室、女职工业余学校,创办了企业内部报纸《圣光风采》。

9. 为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公司收回原个人承包的两家饭店,建立了职工食堂,每年仅福利部分注入资金460多万元。

10.积极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奖励职工提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并为职工代表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工资补贴。

<二>、社会捐助:

1. 1998年4月为家乡建校捐资20万元。

2.“非典”时期,为家乡投资18万元购置消毒用品及设施。

3.自2004年至今,每年资助村学校4万元,用于教职员工工资补贴,已累计20多万元。

4.2008年通过郏县教育局向考上大学的贫困生捐助10万元。

5.2008年向郏县慈善协会捐助1万元。

6.从2008年起,每年出资10万元资助郏县一高、二高30名特困生从高中供应至大学毕业。

7.手足口疫情期间,为郏县幼儿园及职工发放30多万元的防治药品。

8. 汶川地震发生后,公司立即组织赈灾活动,主动与市政协、红十字会、卫生局等相关单位联系。捐赠医疗器械、药品共计404100多元,捐赠现金45000多元。此外,公司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员单位被紧急调拨医疗器械40多车,价值1300多万元。在生产、调运的过程中,公司全体员工不计代价得失,一切为了抗震救灾,连日加班加点,废寝忘食,24小时连续作业,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标准和国家有关要求,高效、有序地推进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9.创立圣光班。从2010年起,每年在郏县一高招收4班200名新生,从学费到生活费由圣光资助,直到高中毕业。2012年捐资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