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璐的回答:
1. 首先在种类上,冬笋,春笋,毛笋都是竹笋。春笋和冬笋都是毛笋。
2. 其次按照外形,冬笋是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茎,是尚未出土的毛竹笋,它的特点是两头尖;毛笋的笋箨由黄褐色至褐紫色,密布棕色刺毛和深褐色斑 点、斑块;竹笋的笋箨乳淡黄色或者黄色,有黑褐色油渍状斑点。
冬笋:指尚未出土的毛竹笋(此笋长于毛竹鞭上,尚未露出土面,游经验的竹农才能挖掘到),一般在农历十月即有上市。其特点是:两头尖,笋体弯曲,笋箨紧裹笋肉,肉色乳白,以红烧、清炖、制汤,也可单独制成菜肴,是食用鲜笋时间较长的一种,也可制成罐头。
春笋:?春后踩挖的笋,以其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菜王”。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又被称为“山八珍”。因其种类较多,如毛竹、早竹、石竹、淡竹、刺竹、绿竹、刚竹、麻竹等,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各异。炒、炖、煮、焖、煨等皆成佳肴,祖国各地均有很多有名的笋菜:“春笋烧鲥鱼”、“春笋白拌鸡”,“南肉春笋”和“糟烩春笋”,“问政山笋”,沪菜中的“枸杞春笋”,陕菜中的“春笋焖肉”等。
扩展资料:
笋的介绍
中国优良的笋用主要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
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
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5~7为宜。
竹笋是竹的幼芽。顾名思义,春天破土而出的是“春笋”;夏秋时节收获的叫“夏笋”;冬季收藏在土中的便是“冬笋”。光是我们可以吃的竹笋就有毛竹笋、淡竹笋、麻竹笋、慈竹笋……少说也有80多种。竹笋再一加工,又摇身化作笋干、笋衣、笋丝、腌笋、酸笋、笋脯……真是“笋”丁兴旺。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冬笋
搜狗百科-竹笋
搜狗百科-春笋
搜狗百科-毛笋
郭彪的回答:
1. 首先在种类上,冬笋,春笋,毛笋都是竹笋。春笋和冬笋都是毛笋。
2. 其次按照外形,冬笋是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茎,是尚未出土的毛竹笋,它的特点是两头尖;毛笋的笋箨由黄褐色至褐紫色,密布棕色刺毛和深褐色斑 点、斑块;竹笋的笋箨乳淡黄色或者黄色,有黑褐色油渍状斑点。
冬笋:指尚未出土的毛竹笋(此笋长于毛竹鞭上,尚未露出土面,游经验的竹农才能挖掘到),一般在农历十月即有上市。其特点是:两头尖,笋体弯曲,笋箨紧裹笋肉,肉色乳白,以红烧、清炖、制汤,也可单独制成菜肴,是食用鲜笋时间较长的一种,也可制成罐头。
春笋:?春后踩挖的笋,以其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菜王”。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又被称为“山八珍”。因其种类较多,如毛竹、早竹、石竹、淡竹、刺竹、绿竹、刚竹、麻竹等,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各异。炒、炖、煮、焖、煨等皆成佳肴,祖国各地均有很多有名的笋菜:“春笋烧鲥鱼”、“春笋白拌鸡”,“南肉春笋”和“糟烩春笋”,“问政山笋”,沪菜中的“枸杞春笋”,陕菜中的“春笋焖肉”等。
扩展资料:
笋的介绍
中国优良的笋用主要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
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
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5~7为宜。
竹笋是竹的幼芽。顾名思义,春天破土而出的是“春笋”;夏秋时节收获的叫“夏笋”;冬季收藏在土中的便是“冬笋”。光是我们可以吃的竹笋就有毛竹笋、淡竹笋、麻竹笋、慈竹笋……少说也有80多种。竹笋再一加工,又摇身化作笋干、笋衣、笋丝、腌笋、酸笋、笋脯……真是“笋”丁兴旺。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冬笋
搜狗百科-竹笋
搜狗百科-春笋
搜狗百科-毛笋
王瑜的回答:
1、按季节:
冬笋:指尚未出土的毛竹笋,一般在农历十月即有上市
春笋: 指立春前后破土而出的笋
毛笋:3月中旬至4月下旬
竹笋:出笋期一般从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
2、生产、形状及食用特点
1)冬笋是尚未出土的毛竹笋,它的特点是两头尖。
2)竹笋,它的笋箨乳淡黄色或者黄色,有黑褐色油渍状斑点。
3)春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
4)毛笋,这个笋的笋箨由黄褐色至褐紫色,密布棕色刺毛和深褐色斑 点、斑块,笋体较冬笋大,笋箨松裹笋肉,笋肉淡黄
冬笋:指尚未出土的毛竹笋(此笋长于毛竹鞭上,尚未露出土面,游经验的竹
农才能挖掘到),一般在农历十月即有上市。其特点是:两头尖,笋体
余静赣的回答:
一、按季节区别:
1、冬笋:一般在农历十月即有上市;
2、春笋: 立春前后破土而出的笋;
3、毛笋:3月中旬至4月下旬;
4、竹笋:出笋期一般从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
二、具体表现有:
1、冬笋,指尚未出土的毛竹笋(此笋长于毛竹鞭上,尚未露出土面,游经验的竹农才能挖掘到),一般在农历十月即有上市。其特点是两头尖。
2、竹笋,它的笋箨乳淡黄色或者黄色,有黑褐色油渍状斑点。
3、春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
4、毛笋,这个笋的笋箨由黄褐色至褐紫色,密布棕色刺毛和深褐色斑 点、斑块,笋体较冬笋大,笋箨松裹笋肉,笋肉淡黄。
扩展资料:
中国优良的笋用主要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
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
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
竹笋是竹的幼芽。顾名思义,春天破土而出的是“春笋”;夏秋时节收获的叫“夏笋”;冬季收藏在土中的便是“冬笋”。
恩琪的回答:
冬笋,竹笋,春笋,毛笋可以从季节、外形特点、药用价值3个方面进行区别。
1、按季节区别
(1)冬笋: 指尚未出土的毛竹笋(此笋长于毛竹鞭上,尚未露出土面,游经验的竹农才能挖掘到),一 般在农历十月即有上市。
(2)春笋: 指立春前后破土而出的笋,
(3)毛笋:3月中旬至4月下旬;
(4)竹笋:出笋期一般从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
2、外形特点区别
(1)冬笋是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茎,是尚未出土的毛竹笋,它的特点是两头尖。肉色乳白,壳薄质嫩。
(2)春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
(3)毛笋,这个笋的笋箨由黄褐色至褐紫色,密布棕色刺毛和深褐色斑 点、斑块,笋体较冬笋大,笋箨松裹笋肉,笋肉淡黄。
(4)竹笋,它的笋箨乳淡黄色或者黄色,有黑褐色油渍状斑点。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
3、药用价值区别
(1)冬笋是一种富有营养价值并具有医药功能的美味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2]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
(2)竹笋味甘、性微寒,归胃、肺经;可开胃健脾、宽肠利膈、通肠排便、开膈豁痰、消油腻、解酒毒。
(3)春笋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4)毛笋具有化痰,消胀,透疹之功效。主治食积腹胀,痘疹不出的功效。
扩展资料
中国优良的笋用主要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竹笋是竹的幼芽。顾名思义,春天破土而出的是“春笋”;夏秋时节收获的叫“夏笋”;冬季收藏在土中的便是“冬笋”。
笋,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中医认为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