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璐:历史的重要性
周显峰的回答:
读史使人明智。这个“明智”内涵非常丰富: 一,你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古今中外曾经发生的事情,增广见识; 二,任何事物都有前因后果,目前人类社会的任何现象都有它的过去,都与它的过去紧密相关,就像今天你14岁,你现有的身材、性格、知识都与你过去的成长有关。当你了解事情的过去,你就理解它的今天。如中日之间的尴尬关系与曾经的日本侵华相关;恐怖分子的恐怖袭击是政权或国家之间的历史冲突的遗留;等等; 三,历史不会重复,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如果你了解历史,今天发生的某些和历史相近的现象你就可以有所预测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帮你作出决定。知道“一国两制”吗?它的智慧就是为了使两种人能够在一起和睦相处,就用相应的方式去满足他们不同的习惯和需要。这是邓小平的创造,但他的灵感也来自历史,如辽朝用过的“南北面官制”,“用汉制治汉人,用国制治国人。”你明白了吗?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灵感。 总之,当你认真地、充满兴趣地去学习历史,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会与众不同,看问题会比别人透彻、清楚,这就是历史给你的智慧。 我高中分科时选的是历史,大学也是历史专业,现在是中学历史教师;我曾经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清楚自己有多么幸福。呵呵。 历史专业不单可以做历史老师,也可以成为行政人员,还可以进入博物馆做讲解员、研究员等,文员也可以的。相对英语等其他科目来说,可能是就业面不是太广。建议你把它当作兴趣吧,闲事多看历史书,不是专业人员不用看太专业的,看看冷成金的作品吧,比较适合兴趣者。 祝你在历史兴趣中找到智慧与快乐。
落叶随风的回答:
什么什么作用哦?? 范围太广了吧~~ “历史有什么用?” ——读过《雍正十年:那条瑞典船的故事》 合上《雍正十年:那条瑞典船的故事》,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孩子的问题:“历史有什么用?” 在大学里,我的专业就是历史学,当时的我毫不犹疑地认为历史学的唯一作用和任务就是寻求社会发展演变的规律。后来继续上学又上班,改了其他专业方向,纯粹的历史便越来越成为工作间隙茶余饭后的东西,但却也是越来越离不开的东西。偶尔闲下来,我会想,历史于现在的我,究竟有什么用?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那是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马克·布洛赫的儿子提出的。布洛赫在稍许的迟疑之后这么回答,对于个人而言,“历史有什么用”永远只是个假问题,因为历史于个人应该完全是一种令人销魂的爱好,是兴趣聚集的源泉,与是否有用毫无关系。所以,布洛赫谆谆告诫:我们要警惕,不要让历史学失去诗意,我们也要注意一种倾向,或者说要察觉到,某些人一听到历史要具有诗意便惶惑不安,如果有人以为历史诉诸于感情会有损于理智,那真是太荒唐了。 不晓得阿海是不是也很赞同布洛赫的回答,但他的《雍正十年:那条瑞典船的故事》却是实实在在地验证了历史的这种功能。 雍正十年,本不是什么特殊的年份,现有的历史文献也没对这一年投以特别的关注。但这一年又是中西历史的一个微妙年份。双方社会发展大体持平,相互贸易稳步发展,欧洲各国的外洋大船大量抵达广州,尤其是,向来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瑞典也在这一年派了艘船来贸易。这艘船属于瑞典东印度公司,后者是瑞典历史上迄今为止赢利最好的公司,在其运营的75年间,近98%的亚洲航次是来中国贸易,对双方尤其是瑞典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极大。但瑞典商船在广州的贸易情况,双方的历史文献并没有专门的详细的记载。阿海的目光投向此处,用这条瑞典船作主线,基本上再现了雍正十年广州贸易的整体情况,同时反映了乾隆二十二年前广州的对外贸易盛况。 阿海从中瑞两方不同目的和主题的历史记录中寻找资料,从坎贝尔的《航海日记》,到郝玉麟的《广东通志》,从歇尔博格的《瑞典东印度公司》,到许地山的《达衷集: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史料》,相互印照,仔细拼合,详加考证,据实以录。完善的研究让他有充分的自信:他所挖掘的东西,“属于严格的信史”。 另一样让阿海自信的是他的叙述。阿海用专业历史工作者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这段历史,却采用了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它,历史由此被置于充满想象和个性的缤纷叙述之中。整本书被阿海安排在冷静客观偶尔带些幽默嘲讽的第三者口吻之下,平实中时不时些微流露出属于历史学的狡黠。对于我这样的,“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看法”(伍尔夫对“普通读者”的定义)的读者而言,这样的书具有天然的亲切感。 阿海表述这段历史的态度和方式让我相信,历史,对于阿海而言,首先是富有诗意的单纯爱好,是个人感情和想象力的最初起飞点和泊锚处。而他所描绘的历史,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则是培养个人精神感悟力的智慧体操,是表达个人爱好、体会一个深刻有力而美丽世界的源泉。 顺便说一句,那纸封面,我也喜欢。淡雅与浑厚,融合在大清的恢弘和北欧的质朴之中,正符合我欣赏那“令人销魂的爱好”时的习惯。 虞晖 咳,话说我历史最烂了,我巴不的没历史
杨晓彤的回答: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心。 一、 学史可以明爱国 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挖掘各个环节中有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备课时精心组织,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有切身的体会。 二、 学史可以明做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一些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辨证关系,把教学的重点只放在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上,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格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 学史可以明事理 现在的学生身上还有一大弱点:判断能力低,思维能力差。而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许多古今中外的大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丰富头脑,还蕴涵着许多哲理。如:通过对陈独秀、克伦威尔、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让学生掌握一分为二这把钥匙,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懂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大众与领导个人作用等之间的辨证关系,并以此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课就是要我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对过去总结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开阔视野,掌握学习指南,历史课的基础知识本身就是我们思考的重要素材,是论证、说服的有力依据。历史课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从历史文物、材料、图片、文字中得出结论,进行评价,激活思维,垂练文字,强化论说与表达。掌握求真的技能,积累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深切关注的情怀,不被狭隘的意识所束缚,形成博大的人文理念,因历史而铸就的理性、良知,使人终身受益。 参考: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ZNeRYV9oOpmyxJTzQAVqJboCGdqiHPmDJgC-yjygn6OM6Bype1FNrRY_m1V8SVzVFaHQrUmWjqcVQJHVn60ICBlLROI9nK1T2js8SW7mkxi 祝你演讲成功!
郭卫国的回答: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心。 一、 学史可以明爱国 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挖掘各个环节中有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备课时精心组织,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有切身的体会。 二、 学史可以明做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一些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辨证关系,把教学的重点只放在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上,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格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 学史可以明事理 现在的学生身上还有一大弱点:判断能力低,思维能力差。而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许多古今中外的大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丰富头脑,还蕴涵着许多哲理。如:通过对陈独秀、克伦威尔、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让学生掌握一分为二这把钥匙,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懂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大众与领导个人作用等之间的辨证关系,并以此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课就是要我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对过去总结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开阔视野,掌握学习指南,历史课的基础知识本身就是我们思考的重要素材,是论证、说服的有力依据。历史课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从历史文物、材料、图片、文字中得出结论,进行评价,激活思维,垂练文字,强化论说与表达。掌握求真的技能,积累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深切关注的情怀,不被狭隘的意识所束缚,形成博大的人文理念,因历史而铸就的理性、良知,使人终身受益。 参考: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ZNeRYV9oOpmyxJTzQAVqJboCGdqiHPmDJgC-yjygn6OM6Bype1FNrRY_m1V8SVzVFaHQrUmWjqcVQJHVn60ICBlLROI9nK1T2js8SW7mkxi 祝你演讲成功!
颜杰的回答: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