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滨:殷墟博物院介绍
熊超的回答:
殷墟博物院坐北朝南,建于洹水之滨,仿商代的古建大门以红、黑两色为主色调,三门并峙,设计简约,洋溢着3000年前王室的气息。大门内的广场中央伫立着一尊大鼎,这就是出土于安阳、堪称商代青铜器登峰造极之作的司母戊大方鼎(仿制品)。后面是刻着“甲骨文发现地”几个大字的石碑。从清末到现在,人们都是为此而来。 殷墟纪念馆内以图片和实物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和挖掘过程。中国近代考古史上许多大师在此聚会,有号称“甲骨文之父”的王懿荣和他的老朋友、金石学家刘鹗,以及后来的罗振玉、王国维、蔡元培、董作斌、梁思永、傅斯年、郭沫若、李济等等。殷墟考古是一批大家学者栉风沐雨,前赴后继的过程,可以是小说和电视连续剧极佳的创作素材。
M.z的回答:
殷墟和殷墟博物苑 殷墟位于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中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遗址,距今约3300年历史。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整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 殷墟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市区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合理。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殷墟以宫殿宗庙区为中心,环状、分层、放射性分布的总体规划布局,改变了早期城市块状分布的面貌,更加适应都城城市建设的需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殷墟同时具备了王陵区、城濠、广泛使用的青铜器和文字等诸多文明要素,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代表,对西周以后的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殷墟甲骨文,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天文、历法、艺术及医药等提供了最早的文字资料。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边修建了殷墟博物苑。它占地100多亩,就建在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上。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构而成。苑中建筑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设计,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而且还具有园林特色。同时,它也是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墟作为中国知名品牌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并获得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www.fdays.com/travelguide/sightinfo.asp?sightid=792 参考资料: www.fdays.com 品尚旅游物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