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依沫:求鲁迅小说全集读后感2000字上

admin
2020/08/10 19:16:27

世间清景是微的回答:

中国的历史中有一页总是沉重的,而鲁迅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成长的作家。翻开这本《鲁迅小说全编》,入目的是满目疮痍的神州,是麻木的国民。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本小说,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投影。

在我的心目中,鲁迅一直是一位智者,也一直是一位勇士。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灵魂。

他的文章给人的感觉非常冷峻严肃。我想,正是当时中国的现状将这种情感投射到了他的文章中。蔽空阴云使得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鲁迅注定不能脱离现实、沉浸于唯美的风花雪月中。每一份鲁迅生平上都清清楚楚地标着“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我以为,鲁迅首先是一个思想家,然后是一个革命家,文学家倒是最末。正是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才会《彷徨》在满目疮痍的神州,任整个中国的苦难如此深切地渗透到他的心中;正是因为他是一个革命家,他才会在寂寥的旷野中《呐喊》,使奔驰的猛士不惮于前驱;正是因为他是一个文学家,他才会在时间的荒原上《朝花夕拾》,让往昔的影像慰藉挣扎在苦痛中的心魂。

随手翻开书本,旧时社会的影像历历在目。孔乙己,一个本该最清高的知识分子,却沦落到偷书度日的凄惨境地,最终饥寒交迫而死;阿Q,一个平凡的中国人,在窘迫的现实面前变得油滑、错乱,以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最终莫名其妙丢了性命;华老栓,深信着血馒头治病救命的封建迷信,最终还是眼睁睁儿子的生命消逝……

一幕幕,让我感触良多。正如鲁迅所说:当时的社会就像一个大铁笼子,外面有火慢慢灼热铁笼,而笼中的人兀自沉睡不醒。而鲁迅的文章,不是清风不是明月,相反,是匕首,是投枪!他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为磨刀石,磨砺出寒光逼人的刃,刺进敌人的胸膛!鲜血流淌,只为了唤醒一个民族沉睡千年的灵魂。

其实,鲁迅的文章只是一个振聋发聩的呐喊——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中华民族?而在那个黑暗彷徨的时代,无数的人都在叩问。

我很庆幸,中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当红旗飘扬过满目疮痍的土地时,沉睡百年的雄狮走向了复苏。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站起来了!不仅从百年耻辱中站起来了,还昂首阔步,走向属于自己的辉煌!鲁迅先生泉下有知,当然也会欢欣。因为鲁迅先生写小说不是仅仅为了展示苦难,而是在期盼着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复兴。而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慷慨的宣示,就是一个嘹亮的口号:从此我们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了!五星红旗的光彩,让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自豪,为之热泪盈眶。

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我们的社会经历了如鲁迅笔下的那些黑暗,正处于一个崭新的时代,向着无比光明的未来前进。有句话说得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鲁迅先生的文字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民族过去所遭受的苦难是多么深重,而我们民族的复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的党功不可没。作为一个党政机关的干部,有了这种认识,就能够将此化为前进的动力,在工作中实践党的理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过了重重磨砺后,新中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因为一个曾经沉睡的民族,已经复苏。

人海的回答:

http://www.doc88.com/p-67143252126.html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