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徐石:文言文段玉裁的《戴震难师》的翻译

admin
2020/08/10 19:11:37

仝天峰的回答:

原文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文 戴震10岁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的太久,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静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注解 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 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乃:才。 先生是年乃能言,言:说话。 盖:这里指推测。 蕴蓄:蕴藏,积蓄。 就傅:跟随老师。 日数千言不肯休,言:字。 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凭什么。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去,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懷念過去♀的回答: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是年乃能言/乃不知有汉 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 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 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 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 c.曰:“几二千年矣。” 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 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 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 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 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贯中以天下是汉家的天下的立场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主要人物形像。 b.“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对宋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 c.“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赞颂的理想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