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辉:奥巴马参加竞选以来演讲的流程
李志廷的回答:
奥巴马竞选历程 200多年前的美国总统大选,亚伯拉罕·林肯只能坐着马车来巡回演讲;七八十年前,为了获得胜利,富兰克林·罗斯福已可以拿着广播喇叭进行宣传;到了肯尼迪时代,在电视上面对万千观众发表演说成为了常态。 奥巴马竞选网站首页 2008年美国大选,不管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抑或共和党的麦凯恩和罗姆尼,都争先恐奥巴马竞选网站主页后开设个人网站,宣传政治纲领、播放竞选广告,发布即时动态,同时也收集民意民声。硅谷的一位资深专家评论:“能够利用网络全部潜力的竞选者,将在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纽约日报》也认可这一点:“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 互联网,这种最开放、最民主的媒介形式,已深度参与到选举的政治事务中。奥巴马,47岁,凭借着平民出身、经历复杂的优势,打出“革新”、“梦想”的旗号,在一脸阳光的帅气中,成为了最会利用互联网工具的人。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奥巴马在今年1月份收到的3600万美元捐款中,有2800万美元是通过互联网募集到的,而且,其中90%的捐款,单笔金额都在100美元以下。 和传统的通过竞选集会,以及举行募款餐会的模式大不相同的是,奥巴马得到的这些小额捐款,多半是自发的网上转账。这应该被看作一个信号。美国国会规定,每个人向总统候选人捐助选资金,不得超过2300美元。因此,美国总统候选人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捐款者,才能在筹款额上压倒其他对手。 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初选时期,他小试牛刀,被人称为“菜鸟”的他“一鸣惊人”:通过互联网,获得了10万人的捐款,人数是希拉里的两倍!捐款数额也超过了希拉里。从那时开始,奥巴马就拥有一个“网络提款机”。《时代周刊》评论:“奥巴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来自数千位不计名的普通支持者,但帐面上无法看到的数据,将在未来的选票数量上体现,人们期待着这样的惊喜。” 在奥巴马的个人竞选网站(http://www.barackobama.com)上,粉丝们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邮政编码,就能得到所在地区为奥巴马进行助选活动所具有的信息列表,并据此加入支持奥巴马的团体。戈伦博格说:“这些集会吸引了社区人群的极大兴趣。人们一回家就上网捐款。而这些人以前从没卷入过竞选活动。”相形之下,奥巴马的党内对手——希拉里,也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设置了类似的“邮编定位”功能,以聚拢和发展支持者,但效果远逊于奥巴马。原因是,奥巴马进入了互联网的WEB2.0时代。“这是互联网时代,奥巴马知道经常上网和有时间在网上发表言论的人都不是有钱人,因为有钱人大都没那么多时间,也不会自降身份与穷人一起争论”,一位奥巴马的支持者表示,“如果以支持人数作为评判,奥巴马无疑将获胜。” 党内初选 民主党党内初选竞争异常激烈,奥巴马在选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步步上演了惊天逆转,最终战胜选前呼声最高的希拉里,成为民主党参选总统提名人。 首战告捷艾奥瓦州 民主党总统预选首站1月3日晚在艾奥瓦州上演,初出茅庐的政治新秀奥巴马以出人意料的较大优势获胜。这次胜利似乎在冥冥中也暗示了希拉里白宫之路的失败。 牧师丑闻 美国广播电视公司新闻台3月13日曝光了奥巴马的启蒙精神导师牧师赖特富有争议性的一组录像:在2003年的一次布道中,赖特手舞足蹈、声嘶力竭地说“上帝诅咒美国”!奥巴马的支持率随即迅速下滑。此后,他在多次演说中表示赖特的行为与自己无关,并大力谴责赖特,与其彻底划清界限。 豪取11胜 2月5日,“超级星期二”总统预选在22个州和美属萨摩亚群岛全面展开,希拉里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全面胜利,“超级星期二”的投票不分胜负,两人的支持率继续呈胶着状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奥巴马连续取得了11场预选胜利。 对决老麦 从6月初结束党内初选争夺开始,一直到10月中旬结束辩论,在集中党内全部力量的情况下,奥巴马和麦凯恩展开了最终的争夺。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奥巴马越来越受到青睐。 点将拜登 8月23日,奥巴马在其竞选网站上宣布,他已选择特拉华州国会参议员、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拜登为竞选伙伴。 抢攻共和党阵营 从8月到10月,奥巴马不断抢攻共和党根据地。另外,奥巴马的“吸金”能力也超一流,在9月筹得逾1.5亿美元,宣传覆盖率是麦凯恩的4倍。 成功当选 2008年11月4日,美国各大电视网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在2008年11月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亚利桑那州国会参议员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已成定局。据初步统计结果,奥巴马已获得297张选举人票,超过当选总统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麦凯恩仅获得145张选举人票。 成功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后的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讲话,表示“这是属于大家的胜利(this is your victory),美国即将开始改变(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同时,他还感谢了自己的家庭和团队,并且向对手麦凯恩表示敬意。麦凯恩也在随后致电奥巴马表示祝贺,奥巴马也表示非常期待麦凯恩能够加入未来的美国政府一起共事。
山林华的回答:
奥巴马竞选历程 200多年前的美国总统大选,亚伯拉罕·林肯只能坐着马车来巡回演讲;七八十年前,为了获得胜利,富兰克林·罗斯福已可以拿着广播喇叭进行宣传;到了肯尼迪时代,在电视上面对万千观众发表演说成为了常态。 奥巴马竞选网站首页 2008年美国大选,不管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抑或共和党的麦凯恩和罗姆尼,都争先恐奥巴马竞选网站主页后开设个人网站,宣传政治纲领、播放竞选广告,发布即时动态,同时也收集民意民声。硅谷的一位资深专家评论:“能够利用网络全部潜力的竞选者,将在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纽约日报》也认可这一点:“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 互联网,这种最开放、最民主的媒介形式,已深度参与到选举的政治事务中。奥巴马,47岁,凭借着平民出身、经历复杂的优势,打出“革新”、“梦想”的旗号,在一脸阳光的帅气中,成为了最会利用互联网工具的人。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奥巴马在今年1月份收到的3600万美元捐款中,有2800万美元是通过互联网募集到的,而且,其中90%的捐款,单笔金额都在100美元以下。 和传统的通过竞选集会,以及举行募款餐会的模式大不相同的是,奥巴马得到的这些小额捐款,多半是自发的网上转账。这应该被看作一个信号。美国国会规定,每个人向总统候选人捐助选资金,不得超过2300美元。因此,美国总统候选人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捐款者,才能在筹款额上压倒其他对手。 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初选时期,他小试牛刀,被人称为“菜鸟”的他“一鸣惊人”:通过互联网,获得了10万人的捐款,人数是希拉里的两倍!捐款数额也超过了希拉里。从那时开始,奥巴马就拥有一个“网络提款机”。《时代周刊》评论:“奥巴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来自数千位不计名的普通支持者,但帐面上无法看到的数据,将在未来的选票数量上体现,人们期待着这样的惊喜。” 在奥巴马的个人竞选网站(http://www.barackobama.com)上,粉丝们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邮政编码,就能得到所在地区为奥巴马进行助选活动所具有的信息列表,并据此加入支持奥巴马的团体。戈伦博格说:“这些集会吸引了社区人群的极大兴趣。人们一回家就上网捐款。而这些人以前从没卷入过竞选活动。”相形之下,奥巴马的党内对手——希拉里,也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设置了类似的“邮编定位”功能,以聚拢和发展支持者,但效果远逊于奥巴马。原因是,奥巴马进入了互联网的WEB2.0时代。“这是互联网时代,奥巴马知道经常上网和有时间在网上发表言论的人都不是有钱人,因为有钱人大都没那么多时间,也不会自降身份与穷人一起争论”,一位奥巴马的支持者表示,“如果以支持人数作为评判,奥巴马无疑将获胜。” 党内初选 民主党党内初选竞争异常激烈,奥巴马在选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步步上演了惊天逆转,最终战胜选前呼声最高的希拉里,成为民主党参选总统提名人。 首战告捷艾奥瓦州 民主党总统预选首站1月3日晚在艾奥瓦州上演,初出茅庐的政治新秀奥巴马以出人意料的较大优势获胜。这次胜利似乎在冥冥中也暗示了希拉里白宫之路的失败。 牧师丑闻 美国广播电视公司新闻台3月13日曝光了奥巴马的启蒙精神导师牧师赖特富有争议性的一组录像:在2003年的一次布道中,赖特手舞足蹈、声嘶力竭地说“上帝诅咒美国”!奥巴马的支持率随即迅速下滑。此后,他在多次演说中表示赖特的行为与自己无关,并大力谴责赖特,与其彻底划清界限。 豪取11胜 2月5日,“超级星期二”总统预选在22个州和美属萨摩亚群岛全面展开,希拉里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全面胜利,“超级星期二”的投票不分胜负,两人的支持率继续呈胶着状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奥巴马连续取得了11场预选胜利。 对决老麦 从6月初结束党内初选争夺开始,一直到10月中旬结束辩论,在集中党内全部力量的情况下,奥巴马和麦凯恩展开了最终的争夺。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奥巴马越来越受到青睐。 点将拜登 8月23日,奥巴马在其竞选网站上宣布,他已选择特拉华州国会参议员、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拜登为竞选伙伴。 抢攻共和党阵营 从8月到10月,奥巴马不断抢攻共和党根据地。另外,奥巴马的“吸金”能力也超一流,在9月筹得逾1.5亿美元,宣传覆盖率是麦凯恩的4倍。 成功当选 2008年11月4日,美国各大电视网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在2008年11月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亚利桑那州国会参议员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已成定局。据初步统计结果,奥巴马已获得297张选举人票,超过当选总统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麦凯恩仅获得145张选举人票。 成功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后的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讲话,表示“这是属于大家的胜利(this is your victory),美国即将开始改变(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同时,他还感谢了自己的家庭和团队,并且向对手麦凯恩表示敬意。麦凯恩也在随后致电奥巴马表示祝贺,奥巴马也表示非常期待麦凯恩能够加入未来的美国政府一起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