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辰:概括一下关羽大意失荆州的过程
张倩茹的回答:
荆州,《三国志》说“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诸葛隆中之对已经明确说,占据荆州,联吴抗曹,兵分两路,进击中原,一统天下。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赤壁鏖战曹操败北,刘备迂回百折,方达到“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的目的。
刘备所以会言而无信(直把鲁肃做掌上观的态度后人当有评述)一而无信、再而无信,荆州已不仅是诸葛亮所说的联吴抗曹的重要地理依据,更逐渐成为三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叉、汇聚点。点以带面,面关全局。刘备借荆州后,谁来镇守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赵云似乎是最早考虑的人选。其时赵云经过长坂坡的严峻考验(赵子龙单骑救主非小说家言):复杂多变的混乱局势中救刘备的独子,舍弃刘备的夫人,至少表明赵云的政治头脑十分清醒而坚定;千军万马、血染战袍、历尽艰苦磨难显示出赵云对主子的忠诚耿耿。
而赵云的最大缺陷是没有参加“桃园结拜”,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给这个自己还算相信又不是最相信的,刘备不太放心。诸葛亮是联吴的倡导者,昔司马德操言之曰“此间有俊杰。得卧龙即得天下”,雄才大略、惊天地泣鬼神!荆州的重要性诸葛亮既是发现者,也会是全力守护者。
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恰是江东孙权的谋士,刘备私下以为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在荆州恐不大超脱(也就是不大自然,谁知道刘备怎么想的。不大超脱含义甚多),或者就是不大放心。我好不容易借来了,没准因为你哥哥你再还回去!那可不是刘备的本意。
张飞。让此公守荆州重镇,刘备糊涂尚不至于此也。只有关羽了。刘备善于政治手腕,为不引起诸葛的怀疑(一说为当时刘备器重庞统甚于诸葛,故把庞统带于身边侍侯),决定由关羽协助诸葛共同管理荆州。
但是很快,庞统命丧落凤坡,刘备悲痛之余,当即调诸葛至西川。至此,荆州的重任全部交给了关羽。
扩展资料:
何苗的回答:
荆州,《三国志》说“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诸葛隆中之对已经明确说,占据荆州,联吴抗曹,兵分两路,进击中原,一统天下。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赤壁鏖战曹操败北,刘备迂回百折,方达到“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的目的。
刘备所以会言而无信(直把鲁肃做掌上观的态度后人当有评述)一而无信、再而无信,荆州已不仅是诸葛亮所说的联吴抗曹的重要地理依据,更逐渐成为三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叉、汇聚点。点以带面,面关全局。刘备借荆州后,谁来镇守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赵云似乎是最早考虑的人选。其时赵云经过长坂坡的严峻考验(赵子龙单骑救主非小说家言):复杂多变的混乱局势中救刘备的独子,舍弃刘备的夫人,至少表明赵云的政治头脑十分清醒而坚定;千军万马、血染战袍、历尽艰苦磨难显示出赵云对主子的忠诚耿耿。
而赵云的最大缺陷是没有参加“桃园结拜”,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给这个自己还算相信又不是最相信的,刘备不太放心。诸葛亮是联吴的倡导者,昔司马德操言之曰“此间有俊杰。得卧龙即得天下”,雄才大略、惊天地泣鬼神!荆州的重要性诸葛亮既是发现者,也会是全力守护者。
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恰是江东孙权的谋士,刘备私下以为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在荆州恐不大超脱(也就是不大自然,谁知道刘备怎么想的。不大超脱含义甚多),或者就是不大放心。我好不容易借来了,没准因为你哥哥你再还回去!那可不是刘备的本意。
张飞。让此公守荆州重镇,刘备糊涂尚不至于此也。只有关羽了。刘备善于政治手腕,为不引起诸葛的怀疑(一说为当时刘备器重庞统甚于诸葛,故把庞统带于身边侍侯),决定由关羽协助诸葛共同管理荆州。
但是很快,庞统命丧落凤坡,刘备悲痛之余,当即调诸葛至西川。至此,荆州的重任全部交给了关羽。
扩展资料:
沈欣的回答:
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那时,东吴守将是大将吕蒙,很厉害。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吕蒙难攻。这时,陆逊献计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中计。’吕蒙依计而行,关羽果然中计,便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后来张飞为了给关羽报仇,匆忙上阵,对部下过于苛刻,大醉之后被部下所杀。刘备也被打得是一蹶不振。在白帝城,刘备把他的孩子阿斗托给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白帝托孤’…… 另附参考资料: 关羽并非大意失荆州 关羽并非大意失荆州,荆州之失,乃势所必然。 第一 荆州乃军事必争要地。对蜀来说,孔明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反过来说,既然威胁到宛、洛,那魏又岂能置之不理。对吴来说,夺取荆州,“全据长江以守,以待天下之变”也是大的方针策略。荆州只要有机可乘,谁都想据为己有。 第二 刘备取西川,使魏吴有机可乘。 于是遂请孔明,同议起兵西行。孔明曰:“荆州重地,必须分兵守之。”玄德曰:“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孔明应允。于是孔明总守荆州;关公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公安。玄德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玄德自与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为军师,马步兵五万,起程西行。这里已分马步兵五万。 因庞军师被张任在落凤坡前箭射身故。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进退两难之际,亮不得不去。”孔明遂与了印绶,令文官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将糜芳、廖化、关平、周仓,一班儿辅佐云长,同守荆州。一面亲自统兵入川。先拨精兵一万,教张飞部领,取大路杀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为头功。又拨一枝兵,教赵云为先锋,溯江而上,会于雒城。孔明随后引简雍、蒋琬等起行。当日孔明引兵一万五千,与张飞同日起行。这里至少又分兵一万五千。 至此,荆州还能有多少兵来守呢?正如司马懿献计曹操:“臣有一计,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据占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 荆州乃重地,又前后两次分兵,在危急之时,刘备又不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虽孙武吴起不能为。刘备不发两川之兵,也是弃轻就重,无奈之举。益州汉中要分兵镇抚,那才是三国鼎立的根本。 孔明入川时对关羽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这是一厢情愿,实力不济,怎么东和孙权?在关羽拒婚之前,东吴已有两次对荆州虎视眈眈。刘备分兵入川,早有细作报入东吴。吴侯孙权会文武商议。顾雍进曰:“刘备分兵远涉山险而去,未易往还。何不差一军先截川口,断其归路,后尽起东吴之兵,一鼓而下荆襄?此不可失之机会也。”权曰:“此计大妙!”因吴国太大怒:“吾一生惟有一女,嫁与刘备。今若动兵,吾女性命如何!”遂叱退众官。国太恨恨而入。孙权立于轩下,自思:“此机会一失,荆襄何日可得?”后孙夫人回吴,具说张飞、赵云杀了周善,截江夺了阿斗。孙权大怒曰:“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杀周善之仇,如何不报!”唤集文武,商议起军攻取荆州。正商议调兵,忽报曹操起军四十万来报赤壁之仇。孙权大惊,且按下荆州,商议拒敌曹操。这是第一次。第二次,却说东吴孙权,知玄德并吞西川,将刘璋逐于公安,遂召张昭、顾雍商议曰:“当初刘备借我荆州时,说取了西川,便还荆州。今已得巴蜀四十一州,须用取索汉上诸郡。如其不还,即动干戈”。商议起倾国之兵,来取荆州。忽报:“曹操又起三十万大军来也!”权大惊,且教鲁肃休惹荆州之兵,移兵向合淝、濡须,以拒曹操。纵然关羽不拒婚,东吴就不取荆州吗? 义薄云天、智勇双全,被封到“盖天古佛”的关羽,竟然长时间背负着“大意失荆州”的罪名,确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夏正兰的回答:
(一)荆州守备: 1军队:关羽北伐樊城时,没有全数出兵,特意布署部分守卫士兵留驻,主要防范吕蒙抄杀后路,这点连吕蒙自己都意识到关羽的防人之心:「(关)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吕)蒙图其后故也。」(1) 2情报网络:关羽设置江边屯候,以便通知关羽知悉荆州的一举一动,万一南郡遭受袭击,关羽就回军协防。 (二)守将及城池: 1南郡:由麋芳任职之南郡太守所留守。麋芳为麋竺之弟,祖先擅于货殖买卖,家财可达巨亿,在吕布击破刘备时,还曾大力鼎助刘备「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等(2),麋竺之妹也成为刘备的麋夫人,就此政治婚姻关系而言,麋家兄妹不但是刘备的赞助金主,也沾得上刘备的外戚或国舅,足见麋芳的政治地位稳固,而且个人武艺「皆便弓马,善射御云」(3),算得上作战武将。 2==:由士仁将军守卫。最初,周瑜曾分长江南岸地给刘备,刘备特地于油江口树立营寨,改名为==,招揽不少刘表吏士(4)。建安二十年,吕蒙袭夺长沙、零陵及桂阳三郡时,刘备曾引兵五万于==,与关羽屯兵三万于益阳(5),互为犄角,准备向孙权开战,这是==的战略地位。中间隔着长江,南==而北江陵,孙权若派兵欲袭南郡,必先经由==,若是==有任何动静,南郡江陵城正可蓄势以待。 (三)孙权组织: 1吕蒙:自攻拔皖城,因功封为庐江太守,先接收鲁肃一万余人部卒,又领汉昌太守,虎视眈眈屯兵陆口拥兵相望(6)。当时吕蒙自称疾病缠身,但是若从「兼知医术,请以自随」的虞翻随军照护(7),加上后来「封爵未下,会(吕)蒙疾发」(8),打胜仗后就立刻病死,从病发骤死之征兆,推测吕蒙之病果为真病也不为过。 2其它各将:包括陆逊、朱然、潘璋、诸葛瑾、孙皎、孙桓、蒋钦、全琮及虞翻等皆参予偷袭关羽的计划。 三、战术推演 (一)托病以诱撤兵 吕蒙「遂称病笃」(9),打算身还建业治病,暪天过海骗过关羽,误使关羽放松对荆州的守备。若是关羽能把守军调往前线,南郡可因军备空虚而有机可趁。万一不能和平逼降而起冲突,吕蒙所要面对的荆州兵卒也比较少。 (二)遮其耳目 关羽沿江设置警哨,正是为了监视敌情以及通报来袭,若欲偷袭得逞,必须以不打草惊蛇的方式使卫兵失其效用。吕蒙打算「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10),原先孙权与刘备友好联盟,不比与曹魏之间的敌对,吕蒙可籍着平常往来通商的便利,利用商人的身分而欺身擒绑卫兵。 (三)遣使说降 先文攻,后武吓,晓以利害,逼用强权。建安五年,孙权屠城皖城;建安十三年,荆州东方重镇江夏先被孙权屠城(11),赤壁之战又多死荆州水军,建安十四年围攻荆州南郡,城内军民不乏死伤惨重,厌战求和的荆州军民未必坚持意志死战到底。况且吕蒙使用精兵掩进,万一双方翻脸就动手开打,用兵偷袭不只靠说得调略,更有破城屠城的实力。 (四)猎捕关羽 占据关羽撤退可能路线而追杀,孙权除了派吕蒙直攻==与南郡江陵城两城,另外布下天罗地网而务求包围(12),目的在围堵关羽回师南郡。吕蒙招安计谋奏效,顺利诱降来归,荆州兵卒虽被一时巧骗,若是被关羽逃脱,又以大军卷土重来时,这些荆州兵的忠诚度未必仍效忠吕蒙,最好迅速斩杀关羽,避免夜长梦多。 四、实战经过 (一)调兵行军与情报虚实 由于吕蒙是真病,因此不用托病也能表现得疾伤不振,而此一情报导致关羽守备掉以轻心。而樊城前线又面临于禁及庞德的援军(13),与樊城城内的曹仁互为夹击,关羽进退两难,故不得不调动南郡的守军,赶赴樊城驰援(14)。吕蒙得知南郡兵力空虚后,开始进行长征计划。顺利防堵斥候、浇熄烽火,关羽仍不知吕蒙偷袭,而==及南郡已被夺根。 不过关羽的作战速度迅速,俘虏于禁及斩杀庞德后(15),还收得战俘三万余人(16),连同看守护军队,关羽命此胜战军团立刻护送俘虏回诣江陵(17),因此也填补先前因听信吕蒙有病而调兵前往樊城的兵卒,等于是南郡江陵城仍有大军守备在城,回补先前的空虚。 吕蒙的白衣渡江战术虽然成功,但是关羽也迅速调动部队回防,因此吕蒙偷袭战术的意图落空。 (二)说降求和 1守城条件: 南郡江陵城是有名的坚城,昔曰周瑜(18)、程普(19)、吕蒙(20)、甘宁(21)、凌统(22)、周泰(23)及韩当(24)等人挟赤壁之战之余威,以江东数万联军展开包围南郡,历时一年多都才能逼迫守城魏将曹仁撤退(25)。十年后吕蒙再次攻击南郡,阵容已不比当年与周瑜、程普、甘宁、凌统及韩当等联军,只有吕蒙单将攻击。陆逊、朱然、潘璋及诸葛瑾等人则是展开包围猎捕关羽,并不参与攻城。 兵力方面,南郡至少有于禁战俘三万人,押送护航的荆州兵以及原先的守城兵,麋芳本人也善武艺,比起纸上谈兵的书生更有资格守城。张辽都能在合肥守城抵抗孙权十万大军围城(26),郝昭后来以一千余人在陈仓抵抗孔明数万士兵急攻(27),连孙子兵法都认定有可能牺牲攻城军队高达三分之一,城池仍未能攻下(28),足见冷兵器时代的围城攻城,困难度很大。可以守城而不愿守城,守城者必然审慎考虑而另有所图。 2投降的抉择: 虞翻首先劝降在==拒守的将军士仁,把吕蒙大军兵进神速的行为暗示成「此非天命,必有内应」,而且万一作战,可能会「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若是吕蒙先不攻击==,而兵行南郡,此时==对外的路线也断绝生路,若无援来救,也是死路一条(29)。每点说词皆以不确定性的「有人背叛」,而使士仁不得不为自己盘算:内应若能出卖烽火台,也能出卖==城门,或是士仁的人头;士仁守城而吕蒙攻城,士仁不一定守得住;就算士仁坚持守城,万一无援来救,就算不战死,也会饿死渴死,刘备人在汉中,关羽人在樊城,孔明人在益州,远水能救得了近火吗? 后来士仁投降,为了展现投降的诚意,为新主效忠,士仁以马前卒的姿态,前往南郡说降南郡太守麋芳。 3卖命或卖城 依照孙家拥有荆州的合理说法,荆州迟早必为江东所有。从孙坚开始对荆州用兵,孙坚本人也被刘表手下埋伏射杀,孙策及孙权多年来用兵荆州不余遗力,如果荆州迟早属于孙权,历史的必然性无法抵抗,那又何必太坚持?将来回视这一段守城的过程,也不过像是同为一家人的兄弟吵架,不如化干戈为玉帛,不流血而保全人身安全与身家财产,这是顺着朝代潮流的思考,毋须食古不化,荆州本非刘备所有。况且赤壁之战孙权方面还认为出借荆州给刘备,还多次责怪刘备借荆州不还(30),荆州像是孙权的领土,神圣而不可分裂。 而且关羽的态度不佳,只不过意外发生失火焚烧军器(31),又不一定是麋芳派人放火,居然反被责备,对照起吕蒙使者的好言相劝,谁会愿意忍受叫骂而不投向笑脸呢?再说关羽包围襄樊时,只不过是麋芳来不及补给供应,关羽竟敢扬言对付(32),面对关羽回军后可能的惩罚,麋芳与士仁都不希望关羽归来。北伐若成,功劳全归关羽,北伐若败,关羽一定指责后勤补给不及,麋芳及士仁可不愿面对军法的处置。不管麋芳的行为如何,关羽不能用这种的态度待人,麋芳身为南郡一郡太守,怎么说也是国舅之尊,关羽动不动就出言不逊,麋芳不如来个先下手为强,不必多说什么卖国勾结外人,是关羽对人不仁在先,就别怪麋芳对人不义在后,最后看看倒霉的人是谁,麋芳打算把关羽的家属,成千上万出征樊城将士的家属等人全部放弃,为了作为和谈的奉献(33),交给吕蒙任意处置,以表投降诚意。麋芳若不出卖南郡,可能要出卖麋芳性命,因此守城与身家之间,必须作出决定。 最后,麋芳亳不抵抗就开门投降,南郡重新回归孙权,吕蒙兵不血刃而巧夺荆州。 五、后事发展 (一)虞翻料事如神 虽然麋芳投降,但是其它人未必可信,当时就有部分不肖反逆分子埋伏,设赚吕蒙,还好吕蒙急速入城接收江陵城的管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立刻平息恐怖分子的阴谋。(34) 有一次麋芳将军的船与虞翻骑都尉的船相遇,麋芳船上的人叫虞翻「回避将军之船」,但虞翻却厉声反吼:「不忠不信的人,丢失二城,还有脸自称将军吗?」麋芳只好闭门而避船。又有一次虞翻乘车经过虞翻营门,营门闭门而使虞翻的车不得通行,虞翻发怒得说:「该闭门而反开,该开门而反闭,倒底怎样才合适呢?」麋芳知道后,面有惭色。其它没有见诸史书的冷嘲热讽,就不得而知,看来识时务的俊杰不好当。(35) (二)麋芳下场 孙权并未杀降或囚禁麋芳,后来麋芳接受贺齐指挥作战(36),孙权仍让麋芳带兵参战。 六、战术分析 (一)进攻面 孙权袭夺==及南郡,最大的关键功臣在于虞翻的说降,其次才是吕蒙的偷袭。 吕蒙的主动致人成功,包括称病调动关羽留守部队等,成功骗过关羽的情报。对沿岸守候的白衣渡江,成功遮掩关羽的耳目,使得关羽无法得知消息。 外交劝降==及南郡,使之不战而降,不但避免吕蒙攻城作战,也争取时间在关羽未回军前可布置擒杀。 (二)防守面 关羽对吕蒙有病难行职权的判断失当,吕蒙就算真的快要病死,也能临死一博。不过这倒不是吕蒙假病演戏,而是真的有病在身。而且关羽因为吕蒙染病而调军的部队,也因完成围点打援而回军南郡江陵,因此当吕蒙兵临南郡江陵城时,关羽并未被吕蒙称病调兵,南郡江陵城已迅速回防,前赴樊城的荆州兵卒已就定位驻守。 至于沿江斥候虽一时阻断关羽得知荆州军情,不过哨兵功用主要在通知关羽回军防卫南郡,但是麋芳与士仁即然献城出降,南郡与==已经失陷,此时关羽的任何军事行动都无法保国卫家,援军要在守城军抵抗时才有用,麋芳既已出卖弃守,有没有通知关羽回防,已经于事无补。 盛传关羽大意失荆州,实则麋芳有意卖南郡。 七结论 南郡太守才是决定南郡存亡的人,麋芳若抵抗吕蒙,却可能战死,虽然对刘备来说丢亡南郡,但是对麋芳来说,出卖献城却可能保存性命。麋芳若不识时务,可能赔上自己的生命。 所引附注: (1)《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关)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吕)蒙图其后故也。」 (2)《三国志.蜀书.麋竺传》:「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巨亿...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麋)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 (3)《三国志.蜀书.麋竺传》:「自竺至照,皆便弓马,善射御云。」 (4)《江表传》:「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刘)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刘)备。」 (5)《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孙)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令关羽入益阳。」 (6)《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孙)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吕)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吕)蒙以精锐继之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鲁肃卒,(吕)蒙西屯陆口,(鲁)肃军人马万余尽以属(吕)蒙。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与关羽分土接境。」 (7)《三国志.吴书.虞翻传》:「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虞)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 (8)《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封爵未下,会(吕)蒙疾发...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 (9)《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遂称病笃,(孙)权乃露檄召(吕)蒙还,阴与图计。」 (10)《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吕)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关)羽不闻知。 (11)《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复征黄祖,(黄)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 (12)《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孙)权使诱之。(关)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孙)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潘)璋司马马忠获(关)羽及其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 (13)《三国志.魏书.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关)羽乘大船就攻(于)禁等,(于)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14)《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关)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城)。」 (15)《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大霖雨,汉水泛溢,(于)禁所督七军皆没。(于)禁降(关)羽,(关)羽又斩将军庞德。」 (16)《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魏使于禁救樊,(关)羽尽禽(于)禁等,人马数万。 (17)《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关)羽以舟兵尽虏(于)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18)《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曹)仁相对,各隔大江。」 (19)《三国志.吴书.程普传》:「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 (20)《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 (21)《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攻曹仁于南郡,未拔,(甘)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 (22)《三国志.吴书.凌统传》:「(孙)权以(凌)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 (23)《三国志.吴书.周泰传》:「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 (24)《三国志.吴书.韩当传》:「后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又与吕蒙袭取南郡,迁偏将军,领永昌太守。」 (25)《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周)瑜、(曹)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曹)仁委城走。(孙)权以(周)瑜为南郡太守。」 (26)《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张)辽叱(孙)权下战,(孙)权不敢动,望见(张)辽所将众少,乃聚围(张)辽数重。(张)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张)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孙)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曰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孙)权守合肥十余曰,城不可拔,乃引退。(张)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孙)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27)《魏略》:「(诸葛)亮自以有众数万,而(郝)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郝)昭...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曰,(诸葛)亮无计,救至,引退。」 (28)《孙子兵法.谋攻篇》:「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29)《吴书》:「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将军不先见时,时至又不应之,独守萦带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吕虎威欲径到南郡,断绝陆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将军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则失义,窃为将军不安,幸熟思焉。」 (30)《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建安)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孙)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31)《吴录》:「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关)羽以责(麋)芳,(麋)芳内畏惧,(孙)权闻而诱之,(麋)芳潜相和。及(吕)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32)《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自(关)羽之出军,(麋)芳、(士)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关)羽言『还当治之』,(麋)芳、(士)咸怀惧不安。」 (33)《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吕)蒙入据城,尽得(关)羽及将士家属。」 (34)《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虞)翻谓(吕)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钥乎?』(吕)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35)《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虞)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虞)芳船上人多欲令(虞)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虞)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麋)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虞)翻乘车行,又经(麋)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虞)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麋)芳闻之,有惭色。」 (36)《三国志.吴书.贺齐传》:「六月盛夏,出其不意,诏(贺)齐督麋芳、鲜于丹等袭蕲春,遂生虏宗。」
杨申的回答:
失荆州直接导致了他的死啊.失荆州后就开始退,后来被吴国杀害,吴国把关公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也因此而吓死.刘备听说关公之死,急忙出兵,惨败,也死于白帝城;张飞也是因关公死而死. 所以关公一死,带动了蜀国大批人物的死.从此蜀国不振.关公死是蜀国的衰落点啊,他本来就是一个对蜀国起关键甚至是决定作用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