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容:盛静生的加工起家
利迪的回答: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不断升温的西服热中,江口镇政府决定发扬江口服装之乡的传统,借助从上海 “告老还乡”的红帮老师傅的手艺和他们在外地的关系,创办一家服装厂。厂长人选经过四处物色,最后敲定了盛家村勤劳俭朴的农民盛军海。
这家取名“罗蒙”的西服厂成立之初,一无所有,困难重重。厂房借用当时公社食堂一间200平方米的闲房;起步资金或向职工筹措,向亲戚朋友暂借,或向信用联社贷款,总共才筹集到2万元;缝纫机、电烫斗靠职工自带;技术,就请告老还乡的老师傅传、帮、带;业务,利用师傅的人缘关系到上海找门路,为上海最著名的服装公司——培罗蒙做加工。上海培罗蒙是当时全国西服业的冠军。为培罗蒙加工,实非易事。在技术、质量上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但困难造就了盛军海,他一起步就确立了把产品质量与企业生命连在一起的思想。为了达到名牌服装的质量要求,盛军海废寝忘食,日日夜夜泡在厂里。盛家村近在咫尺,但盛军海半月、20天不回家是常事。当时,一厂之长的盛军海月工资仅28元,而把关师傅的月薪却是1000元,相差几十倍。
盛军海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罗蒙加工的服装以做工精细、衬头挺刮、烫工到家、款式新颖、面料讲究等优点,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一炮打响,1985、1986年连续两年被上海黄浦区服装公司评为优质产品。这两年厂里的产值翻了两番,实现利润150万元,掘到了第一桶金,改善了办厂条件。
盛军海办厂精打细算,非生产性开支,能省就省,为的是以积累更多资金,扩大企业规模。他经常送货到上海,住防空洞招待所,吃大众菜,有时甚至饿着肚子干活,曾经多次昏倒在火车站。盛军海就是这样以身作则,带领39名职工艰苦奋斗,克服了创业之初的种种困难,为以后罗蒙的发展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医者父母心的回答:
可以私聊我~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经验分享互联网动态
更多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