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超
张世超,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材料课题组长。1980—198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1984—1987年在中科院原子能所攻读硕士学位;1987—1991年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1—1993年在中科院化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曾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优秀骨干青年教师奖;2001年5月-2004年6月,任“十五”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专家组管理专家。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张世超,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文字学会理事 ,吉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东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 。
【研究方向】 汉语史、古文字学及中国古代史
【履历自述】
童年时代,我曾做过许多梦。在初中读完一年后,忽然变得无事可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一座图书馆去“找点事情做”,于是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活。从读文学作品开始,渐而至于《左传》、《史记》、《诗经》、《尚书》,《老》、《庄》、《荀》、《孟》、《韩非》,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周一良主编的《世界通史》。不仅“读”,又开始了“学”,先是文字学、音韵学、逻辑学,终于弄到了甲骨文、金文——已经是“乌烟瘴气”的火候了。在我自己,当年似乎是将读书当作了检验意志的手段:我可以用连续六个月的时间将《甲骨文编》摹写一遍,再用六个月的时间将《金文编》摹写一遍,并做出笔记,用八个月的时间将《说文解字》抄下来,并将书中的“古文”整理出来,用三个月的时间将“四书”背下来。日后回想起这段读书生活时,自己也诧异当年何以有那样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六年多读书生活的结果,是除开一些文学书的笔记外,剩下了三十多册学术书的读书笔记。
1979年,我考取了孙常叙先生的研究生。感谢吾师晓野先生,他帮助我将芜杂的知识理成系统,并教会了我思辩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后的博士学位是在林沄先生的指导下攻读的。从我的求学历程中,我体会到,接触学习不同流派的学者,经历不同的学术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从晓野先生那里学得了严谨的学风,从林沄先生那里学会了冷峻地审视问题的方法——这比我所学到的任何一项具体知识都更为重要。
我是幸运的,在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中遇到了几位学识渊博,品格淳正的前辈学者。他们站在我的前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令我不能不努力地去做,将薪火不停歇地传递下去。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文字学会理事
吉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东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
【学习工作经历】
1979.9------1982.7 东北师大中文系师从孙常叙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1982年7月获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 1996.9------2001.7 吉林大学古籍所师从林沄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2001年7月获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 1982.7--------至今 东北师大中文系任教,其中,1990年被评为副教授;1997年被评为教授;2003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教学工作情况】
1982年以来,一直在从事本科﹑专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近三年来的主要讲授课有:
本科: 1. 古代汉语 (基础课) 2.工具书使用(基础课) 3. 说文解字通论 (选修课)4。汉字学 (选修课)
研究生: 1. 中国语言学史 2. 说文解字研究 3. 甲骨学 4. 殷周金文研究 5. 战国文字通论
★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硕士研究生20人 ;博士研究生4人。
【主要科研项目】
1.周代金文词汇研究
项目来源: 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项目
项目批号:96JAP740022
时间: 1996.10------2001.12
经费数额:1. 5万元
主持人:张世超
2.石鼓文诂林
省市社科、教育规划项目 D类 2 2003.9.26
【主要科研成果】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秦简文字编》专著 作者1 (日)中文出版社 1990年12月
《金文形义通解》专著 作者1 (日)中文出版社 1996年3月
《语文学科研究动向》编著 撰第一章“汉字学研究动向”东北师大出版 2001年8月
《殷墟甲骨字迹研究》专著 独撰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2年12月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概论》序 独撰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概论》2005.12.1
《周代金文词汇研究》专著 独撰 吉林文史出版社 待刊
论文目录:
“往往”略说 《教学研究》 1981年第2期
释“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5年第3期
说“从” 《松辽学刊》 1985年第4期
睡虎地秦简校注简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5年第4期
秦汉标点述论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6年第1期
古文字义近形旁通用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 1986年第2期
“通钱”解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6年第4期
“头会箕赋”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8年第2期
释“坐” “论”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8年第3期
释“铜”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9年第2期
秦简中的“同居”与有关法律 《东北师大学报》 1989年第3期
词义的时代性与古书辨伪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0年第1期
汉语言书面形态学初探 《语言文学集》 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1年9月
释“卧” 《文史知识》 1991年第3期
也释“有如” 《古汉语研究》 1991年第3期
“ ”“橐驼”考 《江汉考古》 1992年第2期
释“ ” 《殷都学刊》 1992年第3期
论“是”“之”复指的宾语前置 《古汉语研究》 1994年第3期
史密簋“ ”字说 《考古与文物》 1995年第4期
金文考释二题 《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吉林大学出版
社 1996年9月
语言文字研究的新视角 《中文》 1998年第6期
从评高考作文试卷说起 《长春日报》 1998年8月11日第7版
战国秦汉时期用字现象举隅 《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贮”“贾”考辨 《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年6月
组卜辞中几个问题引发的思考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 中华书局 2000年7月
“悲壮”考源 《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宾组大字骨版刻辞研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年第4期
卜辞句末语气词的再探索 《中国文字研究》第二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商代的卜日和祭日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 中华书局 2002年7月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文字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 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研究专辑
2002年10月
《吴子》研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6期
罗振玉﹑王国维传略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语言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
吴王光剑铭与中国古代的武德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
集》 2003.12.1
孙吴兵法与战国时期的著书风气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1期
词源与字源 《民俗典籍文学研究》 第二辑 2005.1
古代汉语学科综述 张世超、付亚庶 《语言文学论集》P:501 2005.9.1
【获奖信息】
1995年 论文《也释“有如” 》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1998年 著作《金文形义通释》获东北师范大学第一届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第四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1年 论文《商代的卜日与祭日》获吉林省语言学会第七界年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3.12.1 著作《殷墟甲骨字迹研究》获 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一等奖 ;
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奖
2003.12.1 著作《殷墟甲骨字迹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东北师范大学 特等奖
2004.11.1 著作《殷墟甲骨字迹研究》获首届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优秀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
无内容个人情况
(含社会兼职情况等)
2001年7月-2002年7月兼任“国防先进材料重大专项” 专家组副组长;2004年6月-2005年12月,任“纳米材料与技术重大专项” 专家组专家;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新材料分会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能源材料专业委员会(筹)主任、中国腐蚀防护学会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航空学会防锈材料研究会副理事长。另外,曾多次担任国家创新基金新能源领域评审专家组组长;多次主持重要学术会议,如担任“2004中国国际新能源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主席、“2005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源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会”主席和“2005青岛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应用国际论坛”的学术委员会主席等。
教学及人才培养情况
(含承担教学任务、编写教材、培养研究生等),科研项目情况
长期主讲本科“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专业课和研究生“精细化学品科学进展”学位课,近年开设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先进电池材料”课程。目前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教学效果良好。先后负责和主持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航空科学基金、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一项“九五”国家攻关项目、两项北京市“十五”攻关项目、一项国家“十五”863计划课题和一项“十五”国家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广泛,研究工作涉及能源、材料、化工、环境及纳米技术等。
发表学术论文
及出版专著情况、获奖情况
曾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及高水平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六十余篇,近年发表部分论文:
1. ESR and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study on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s with alkaline treatment, Journal of Power Source, 153 (2): 234-238 FEB 28 2006
2. Nanoparticled Li(Ni1/3Co1/3Mn1/3)O2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high-r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 153 (2): 350-353 FEB 28 2006
3.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Al2O3-Coated Li(Ni1/3Co1/3Mn1/3)O2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1-1:459-462 2006
4. Nanocrystalline scandia-doped zirconia (ScSZ) powders prepared by a glycine-nitrate solution combustion route,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6 (4-5): 397-401 2006
5.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52 (11): A2130-A2137 2005
6.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ized orthorhombic LiMnO2 by in situ oxidation-ion exchange, Solid State Ionics, 176 (7-8): 803-811 FEB 28 2005
7. Synthesis of hydrous ruthenium oxide supported platinum catalyst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7 (6): 593-596 JUN 2005
8.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cobalt oxides prepared in molten KC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6 (5): 505-509 MAY 2004
9. Study of lithiated Nafion ionomer for lithium batteries,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34 (12): 1211-1214 DEC 2004
10.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of ternary and quadruple lithium metal nitrides synthesized by ballmilling,Solid State Ionics, 160 (1-2): 69-73 MAY 2003
11.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haracter of the PVDFu2013g -PSSA membrane prepared by solution grafting,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50 (7): A917-A921 JUL 2003
12. In situ IR, pulse reaction and TPD - ITD study of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room-temperature carbon monoxide oxidation on supported gold catalysts, 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14 (4):489-494 OCT 2002
华夏爱婴张世超
u200b |
目录
个人履历成就及荣誉社会评介学校定位学校目标 华夏爱婴张世超 张世超,教授,研究生导师,华夏爱婴教育集团总经理 助理 华夏爱婴早期教育学院 上海分院 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