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来源

admin
2020/07/17 16:52:39

windyking007的回答:

《数术记遗》最早记录中国古代关于大数的记法: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十等者,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

三等着,谓上、中、下也。其下数者。十十变之,若言十万曰亿,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中数者,万万变之,若言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上数者,数穷则变,若言万万曰亿,亿亿曰兆,兆兆曰京也。从亿至载,终于大衍。下数浅短,计事则不尽,上数宏阔,世不可用。故其传业,唯以中数耳。

扩展资料

数术记遗一卷,传本作“汉徐岳撰,北周汉中郡守、前司隶注”。书中载有命数法和算筹、心算以及其他各种计算共十四种。经我国著名数学史家钱宝琮先生考证,它是甄鸾假托徐岳之名,自撰自注的,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目前尚无定论。

现传本为南宋鲍瀚之刻本(公元1212年),保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数术记遗》介绍了我国古代14种算法,除第14种“计数”为心算,无须算具外,其余13种均有计算工具,分别是: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和珠算。“珠算”之名,首见于此。

百里楹的回答:

东汉时期<<数术记遗>>中有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共23个. 后来加上“极”这个汉语中最大的基数,它们与“零”一起共25个.

进清安厍月的回答:

东汉时期<<数术记遗>>中已有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共23个.
后来加上“极”这个汉语中最大的基数,它们与“零”一起共25个.1979年版<<辞海>>仅到“穰”,而且还有一个“经”(同京).京,经,穰,沟都是平声.既然都是基数,用法完全相同.例如:按照大爆炸理论,科学家认为全部宇宙的星星总数约为“百垓”个(垓为10的20次方).陈以鸿说:“事实上除了京垓连用形容很多外,京垓二字分别表示具体事物数目的例子还没见过”,这只能是孤陋寡闻之故.

我欲修仙55的回答:

《数术记遗》最早记录中国古代关于大数的记法: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十等者,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

三等着,谓上、中、下也。其下数者。十十变之,若言十万曰亿,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中数者,万万变之,若言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上数者,数穷则变,若言万万曰亿,亿亿曰兆,兆兆曰京也。从亿至载,终于大衍。下数浅短,计事则不尽,上数宏阔,世不可用。故其传业,唯以中数耳。

扩展资料

数术记遗一卷,传本作“汉徐岳撰,北周汉中郡守、前司隶注”。书中载有命数法和算筹、心算以及其他各种计算共十四种。经我国著名数学史家钱宝琮先生考证,它是甄鸾假托徐岳之名,自撰自注的,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目前尚无定论。

现传本为南宋鲍瀚之刻本(公元1212年),保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数术记遗》介绍了我国古代14种算法,除第14种“计数”为心算,无须算具外,其余13种均有计算工具,分别是: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和珠算。“珠算”之名,首见于此。

188*****858的回答:

74431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