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心思想
116贝贝爱的回答
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苏轼 【朝代】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白话释义: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老沙004的回答
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dlmzc6的回答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全文如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中心思想:
他深感仕途险恶,进退维艰,壮志难酬的拊膺长叹。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是他此时落寞、孤寂、悲凉心境的真实写照。
供参考。
132*****980的回答
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大韩小吕的回答
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经验分享互联网动态
更多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