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麟
辛亥革命时期,贵州自治学社是一个重要的革命团体,它对贵州辛亥革命的成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领导人物就是张百麟。尽骨自治学社的社长,先是张鸿藻,后是钟昌怍,而其组织发动,方针大计却多取决于张百麟,他实际上是自治学社的中心人物。
简介
张百麟,字石麒。原籍湖南长沙,其父张翰以知县分发贵州,全家迁往贵阳,于光绪四年(1878)生百麟。张翰晚年得子,又系独儿,珍爱特甚,不加苛责,任其个性发展。百麟为童子时,即有奇侠之气,性通脱,喜结纳,财物无所私,交游无门户,行为不拘小节,好从卖浆屠沽者游,出入于秘密社会。午满十八,始知发愤读书,潜心研读政法译菁,遍览《民报》、《复报》、《洞庭波》、《鹃声》,《云南》诸杂志,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做文章,下笔千言,不加修饰,有如长江大河。辛亥革命时期,贵州自治学社是一个重要的革命团体,它对贵州辛亥革命的成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领导人物就是张百麟。尽骨自治学社的社长,先是张鸿藻,后是钟昌怍,而其组织发动,方针大计却多取决于张百麟,他实际上是自治学社的中心人物。
履历
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由都督、行政总理、枢密院子方组成,杨荩诚为都督,周培艺为行政总理,张百麟为枢密院院长,任可澄副之。革命成功后,张百麟主张“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济时艰”,对刘显世等人采取宽容态度,命其为枢密员兼军政股长,平刚、黄泽霖等人对此十分反感,他们认为,刘显世“乃虎而冠者,累代盘踞兴义,鱼肉乡人,今为沈抚招至,以抗革命,权为委蛇,伏我肘腋,此而不诛,将必为患。”主张采取断然措施。张百麟不以为然,宣称“我以至减待人,人必无危害我”,丝毫不加提防。立宪派不甘于自治学社得势,暗中派人入云南请滇军入黔夺取政权,韭向张表示“请为兄弟如初”以相麻痹。民国元年(1912)二月二日晨,刘显世枪杀黄泽霖,接着就派兵包围张百麟住宅。张在厕中,未被搜获,南路巡防分统陈守廉带兵前来营救,逃离贵阳,经安顺,贞丰而入广西,再经香港而达上海。政变后,宪政派发布了《黔中学界公启》,宜称张百麟“搅权专擅”、“结党敛财”,“行政用人,一任私意”诸罪状。三月三日,在滇军配合下推翻了大捏军政府,政权落入唐继尧,刘显世之于,革命宣告失败。
晚年
张百麟到上海后,经平刚引荐,晋见了孙中1U和 黄兴, 陈述贵州乱变经过。 袁世凯窃取政权,命唐继尧为贵州都督,而以浙江省长一职敷衍张百麟,百鳞不受。在上海期间,张仍然十分关心贵州政局,组织“西南协会”、“政治治促进会”等团体,创办《惧报》,佐编《 民权报》,人造舆论,抨击唐,刘。黄兴在南京组织讨袁军,以张百麟为秘书长。继后, 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召张百瞵襄助,因病未行。 黎元洪任 大总统期间, 张任北京高等譬官学校副校长,内务部参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委 张为司法部长,因病未赴任,在上海闭户撰写《约法战争纪要》一书。民国八年(1919),完肮后十日, 卒子上海法租界明德里寓所,时年四十一岁,遣有老母和幼子。 孙中山先生闻耗,派人料理丧事,予以抚恤。民国 十一年(1922), 胡刚等联名上书,为张百麟讼冤。民国三十三年(1944)经省政府同意,在河滨公园右侧土坡上建立张百麟记功碑,由平刚撰写 张公 墓志铭。上海交通大学副院长
1949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1981年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曾 任中国科学院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技处处长、国家水化学开放实验室课题组长。现任 上海交通大学副院长。主讲环境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环境化学、环境与健康和污染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攻关项目、中科院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横向项目三十余项;获国家级、中科院和省部级科学奖和成果十余项。目前,从事环境中汞及其它化学品的污染及效应和 土壤污染的强化修复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