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年·团聚】 爸妈来京过大年,1200多公里与120斤的“年货”
央视网消息(记者 弟辰晨 陈思源):等待的漫长、相见的喜悦、团圆的幸福——他们逆着人群的方向寻找不同的年味。
铁路方面的数据显示,春运反向客流连续四年增长,年均增幅9%左右。
爱你的人穿过人海与你团聚。
行李箱里塞满了整个家乡
“森林、草场、山峦、湖泊,大地,是真的大地。”
刘艳爽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畔,爸妈是朴实的农民,作为家中的老大,33岁的她已是家中的依靠。
平时工作忙基本没时间回家,春节的返乡票又不好买,偶然间刘艳爽看见反向春运的机票只要200多块钱,便冒出了把爸妈接来北京过年的想法。“老人嘛,怕花钱,但是我跟他们说来北京机票便宜,一家人还可以多待几天,他们决定今年就在北京过年了。”
“一想到老爸老妈要来了,真的高兴得睡不着。”
为了给爸妈一个惊喜,刘艳爽在爸妈来之前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饭菜。四菜一汤摆上了出租屋的餐桌,刘艳爽不停地打开手机看时间,等待爸妈敲门的那一刻。 “爸妈到了就可以直接吃饭了。”刘艳爽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
北漂11年的刘艳爽提前休了年假,父母临出发前,她还特地嘱咐道:“别带东西来,这边什么都能买到。”
伴随着一阵敲门声,刘艳爽的爸妈终于到了女儿的出租屋。打开行李箱,刘艳爽的家乡记忆全部涌了上来:爸妈在老家养的鸡、鹅,自家晒的地瓜干,自家种的稻花香……行李箱里装的是整个家乡。“100斤的大米太重了,没背过来,直接邮寄了,马上就到。”没一会儿,出租屋里的冰箱被塞得满满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刘艳爽在那个夏天结束了大学最后一门考试,没和父母商量,就直接从哈尔滨到了北京。这十几年来,刘艳爽做过前台接待,当过文员、经理助理,现在在服务行业打拼。北漂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能体会到。刘艳爽被“皮包公司”骗过,也被客户为难过,但在大城市工作的念头让她有了坚持的动力。
十几年的坚持让刘艳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最开始住得远,在八通线终点站土桥下车,然后坐5站公交车到一个村子。每个月拿出500块钱作为生活费,现在可以住在地铁旁的小区,挣的工资除了交房租外,还可以存下来一些买理财产品,生活品质不一样了。”
爸妈年纪大了,而刘艳爽却无法留在老人身边照顾他们,这一直让刘艳爽心里过意不去。春节期间她准备带爸妈去调理调理身体,毕竟,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
提到过年,刘艳爽说:“我希望是鲜活的生活,有食物的味道,有时间的气息,更有人情味儿。”
“等你以后赚钱了,接爸妈去北京玩一趟。”
张路站在北京西站的出站口探着脑袋来回地跺着脚,脑海中浮现出爸妈在他刚工作时说过的话,彼时已是7年前。
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一年没见,张路心中既雀跃又有点儿紧张,眼神从人群中划过,张路一眼就认出了熟悉的身影,用力挥了挥手。
张路爸妈到站的时间刚好是下班高峰期,不想让舟车劳顿的爸妈挤地铁,张路特意跟朋友借了辆车来接爸妈。“他们带那么多东西坐地铁不方便。”车窗外,霓虹灯闪烁,车内,张路的爸妈精神抖擞,没有旅途劳顿的疲惫,兴奋和自豪溢于言表:“北京的夜晚真好看。”
一个半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到了张路的出租屋里。“你看屋子乱的,我给你收拾收拾……”
“这花该浇水了,屋里养点植物挺好……”妈妈还是和多年前一样,边唠叨边动手帮张路收拾起了房间。
爸妈一进屋就开始忙活起来。要是在以前,张路肯定急了,但今年30岁的他突然懂得了父母的用意。自己已不再年轻,爸妈也开始衰老。看着爸妈的背影,张路“心里酸酸的”。
张路是独生子,做起事来一根筋,小时候没少跟父母顶嘴。他在北京上的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成了一名园林规划师。张路的老家在四川,以前坐慢车的时候得十几个小时才能到家,后来方便了。但是张路对家没有概念,“有时候能回家的时候也不回”,更别提心疼父母。
但是现在,年至30的他开始懂了“家”的含义。
“半个月前,办公室的同事说要接爸妈来北京过年”,张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天便给爸妈打了电话买了车票。
张路的爸爸曾是一名军人,看看北京天安门的情结一直没变。军人威武的站姿,交接班时的军礼,整齐的步伐……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天,张路的爸爸在天安门望着国旗,站了很久。
“一家人在一起就好,就算只是坐着说说话,也会觉得幸福。”张路的妈妈一边在厨房做饭一边笑着。
北漂7年,出租屋终于有了家的味道。“吃了那么久的外卖,还是妈妈做的饭最好吃。”当了一年的“钢铁侠”,此时张路只想做父母身边的“小孩”。(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