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采到一味药叫江南星蕨,又叫大叶骨牌草、一包针
刚才在跟一风水大师聊天,我说我近年命运多舛,如之奈何!大师说,《太上感应篇》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我说善!
这几天天气不错,昨天跟一老师傅上山采治疗跌打损伤的药,跌打损伤的药很多,每个师傅用的药都不尽相同,用药如用人,做某事有人喜欢找张三,有人喜欢找李四,除了这张三李四,自然还有很多人会做,这张三李四也不是只会做这一事,人很多是多才多艺的,药也一样,看你怎么去认识它,挖掘它。人有人相,药有药相,我当年想学到看药之相而知药之功效的学问,拜师学艺,遍读医书,至今仍一知半解,不敢示人,所以平时只是拍几张草药照片放上来,以示同好。
昨天采到一味药叫江南星蕨,这药俗名很多,如凤尾金星、旋鸡尾、七星剑、大叶金星、斩蛇剑等,全草供药用,味苦,性凉,能清热解毒,利尿,祛风除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病毒性肝炎,咳嗽,泌尿道感染,热淋,崩带,吐血,衄血,热痢,痔血,肺痈,痨咳,疮肿等。
江南星蕨喜半阴潮湿环境,多贴生在近水山谷石壁上,因其有清热利湿功效,所以对黄疸型肝炎、泌尿道感染等效果很好,多用全草。我的草药师傅则喜欢用它治疗跌打损伤,取其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药用其根茎,折断中间有像绣花针一样的组织,所以他叫它一包针,可外敷或泡酒,多配方用。
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 (T. Moore) Ching)。水龙骨科星蕨属。
附生植物,植株高30-10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顶部被鳞片;鳞片棕褐色。叶远生,相距1.5厘米;叶柄长5-20厘米,禾秆色;叶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中脉两面明显隆起;叶厚纸质。孢子囊群大,圆形,沿中脉两侧排列成较整齐的一行或有时为不规则的两行,靠近中脉。孢子豆形,周壁具不规则褶皱。
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平利、西乡)和甘肃(文县)。
多生长于海拔300-1800米的林下溪边岩石上或树干上。
孢子囊群沿中脉两侧排列成较整齐的一行或有时为不规则的两行,清代的名医唐容川形容这种像肝胆相照,所以民间治疗因湿热引起的肝病喜用之,每获佳效,可与山栀子熬水代茶服用。
根茎中间的针,初折断的时候色白,半分钟左右颜色即变黑,黑入肾主骨,属水,水能克火,故于跌打红肿发热的用之效果很好,又有续筋接骨之功。
附方:
1、治小儿惊风:(福氏星蕨)全草30g,加黄花草(即一枝黄花)根、半边莲、寒扭(蔷薇根高粱泡)根各15-18g。水煎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2、治流行性感冒:
①鲜华星蕨去须根30g。捣烂取汁,红糖少许,温开水冲服。(《江西草药》)
②七星剑、人字草、淡竹叶各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3、治肺痈咳嗽胸痛:鲜江南星蕨、鲜苇茎各60g。煎汤服。(《泉州本草》)
4、治小便赤涩热痛或带血:鲜江南星蕨30g-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5、治尿道炎:江南星蕨、海金沙、车前草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6、治热痢口渴:鲜江南星蕨60-90g。水煎代茶饮。(《福建中草药》)
7、治湿热黄疸:七星剑30g,茵陈15g,大黄6g(后下)。煎服,服后大便变稀,次数增多,去大黄。(《安徽中草药》)
8、治蛇虫咬伤:七星剑、小蛇参各9g,斑叶兰、蛇见退各3g,徐长卿12g,木防己15g。煎水,五分之一药液内服,五分之四药液洗患处,日服和洗各2次。(《湖北中草药志》)
9、治痈肿:华星蕨9g,鹅掌金星9g,鸡蛋1个。水酒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10、治肺痨咳血:鲜江南星蕨60-90g。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11、治肩背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痛:七星剑120g,威灵仙60g。白酒750g,浸泡1星期,每服15g,每日2次。(《安徽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