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张蓓丽:清朝张骞的资料(生平)有重赏!

admin
2020/08/12 17:20:08

郑丽欣的回答: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创始人。 扩展资料: 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的军职,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一路上,由于他熟悉匈奴的地理形势,知道水草的所在地,使汉朝的人马不缺乏水草,因此,汉武帝又封他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带了三百多人,还带了大量金帛货物,到了西域的乌孙。接着,他又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了汉朝,被任命为大行。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张骞死后一年,他派出去的副使也陆续回来了。许多国家派使臣随同汉使到汉朝来答谢。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十分频繁,西域出产的葡萄、苜蓿、石榴、核桃、胡葱等植物,逐渐传到中原,并在中原栽培起来;汉朝的丝绸等物品也向西域逐渐输出,并经过西域传到了欧洲。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謇

韩德云的回答: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创始人。 扩展资料: 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的军职,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一路上,由于他熟悉匈奴的地理形势,知道水草的所在地,使汉朝的人马不缺乏水草,因此,汉武帝又封他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带了三百多人,还带了大量金帛货物,到了西域的乌孙。接着,他又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了汉朝,被任命为大行。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张骞死后一年,他派出去的副使也陆续回来了。许多国家派使臣随同汉使到汉朝来答谢。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十分频繁,西域出产的葡萄、苜蓿、石榴、核桃、胡葱等植物,逐渐传到中原,并在中原栽培起来;汉朝的丝绸等物品也向西域逐渐输出,并经过西域传到了欧洲。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謇

朱历的回答:

张骞,原名张季直,生于南通。他是中国科举制度上的最后一名状元,其文章书法深为当世所重,张骞中了末代状元,但却淡于功名。 张骞的思想和作为,包括他为实业、立宪、自治、教育等所作的努力、在南通的社会改革的实践等,很早就引起了海外所称赞。 他是实业家,被称为近代实业救国之父,也是主宪派领袖。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国人所创办的南通学院。? 并且他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南通纱厂。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南通博物苑,也是由张謇于1905年创建的。 扩展资料 评价: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发展了民族工业。 张謇逝世以后,胡适这样评价他:“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虽然自古以来,不以失败论英雄,但胡适对张謇的评价还是恰当地概括了这位状元实业家的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季直

唐熙的回答:

张骞,原名张啬庵,生于南通。他是中国科举制度上的最后一名状元,其文章书法深为当世所重,张骞中了末代状元,但却淡于功名。张骞的思想和作为,包括他为实业、立宪、自治、教育等所作的努力、在南通的社会改革的实践等,很早就引起了海外所称赞。他是实业家,被称为近代实业救国之父,也是主宪派领袖。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国人所创办的南通学院。 并且他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南通纱厂。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南通博物苑,也是由张謇于1905年创建的。

林慧晶的回答: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出生于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 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后,天生港又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 19世纪末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1902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通州师范学校,接着,于190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民办博物苑,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后来,农、医,纺三所学校合并成为南通学院。与此同时和稍后。还兴办了各种中、初级职业学校,短期讲习班和特殊教育事业。如商业学校,银行专修科、测绘专修科、工商补习学校,镀镍传习所、蚕桑讲习所,女工传习所,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三镇的格局,开始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苏北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城镇向资本主义的城市过渡。 这个比较简单也比较清楚。另外,题目里的名字有误导:)还望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