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岳飞是谁的后代?
李乐斌的回答:
岳飞是个平常人家的后代。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正如他的诗中所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冷寂的回答:
岳飞后代在衡阳
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二月三十日晚戍时,岳飞被奸臣秦桧害死于杭州,至今844年。岳飞,这位人们歌颂爱戴的民族英雄,子孙劫后余生,历经沧生,其子嗣今在何方?
“他们真是岳飞的后代?”
在衡阳市的地图上,人们不难找到衡东县大浦,那是南北来往的火车必经的一个小站。乘汽车往南,便可到真塘乡沈陂、活头村。这里居住着近七百名岳氏村民,他们自称是岳飞的后代。
他们真是岳飞的后代?三月十三日,记者为此专程采访了沈陂村岳飞后代。奇怪的是,接待我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岳代清,相貌酷似岳飞。岳代清陪我来到岳氏祖宗神位供放处。这是一间破旧不堪的公房,乡里人叫做“正堂屋”。“正堂屋”有一个两米左右高的神龛,神龛上供放岳飞、张宪、岳云三尊木雕神像。神龛对联:光同日月照先绪,忠贯斗牛裕后昆。横联:燕翼日新。镀金联依稀可辨。
这天晚上,沈陂村一些岳姓村民,闻讯赶来。他们打着手电,其中有位年已七十九岁的岳代富老人,他从家里搬来一捆家谱。家谱十二卷,为《岳氏四修宗谱》,详细地记载岳飞父亲岳和,到第三十四派岳氏人丁的生平以及家规等。家谱派系表记载:岳飞生子岳云、岳雷、岳震、岳霖、岳霆。岳云生二子:岳甫、岳申。沈陂村周围之岳者,乃岳云子岳甫之后代也。
“洄春公”避战南徙
“岳飞世居河南汤阴,为何子孙来到这里?”沈陂村一些老人说:“是洄春公开派到这里来的。”“洄春公”乃是岳飞第十二派孙,本名叫岳洄春。宗谱记载:“由江西太和迁衡山之静谷,则惟十二派祖洄春公焉。”宗谱还记载,由太和县迁衡山南静谷冲,是为“避伪汉潘之战”。据谱记载,岳飞第十代孙岳铉,于元大德年间,向元帝献大一统志,元顺帝至元初授他为江西吉安府教授。因而居住江苏太和县。元末豪强并起,陈友谅割据江西、湖广,国号汉,史称“伪汉”。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秋,明太祖朱元璋同陈友谅在江西鄱阳(今鄱阳湖)一带大战,江西百姓流离失所。岳洄春奉父母,举家迁到期衡山县南静谷冲(今师古桥乡境内)。到了十五代岳宗荛时,岳宗荛兄弟,做小贩生意,徙居今衡东县真塘乡沈陂村一带。后来,岳氏居民散居到湘潭、衡东杨林乡湾头洲和潭泊、衡南咸塘柴冲,在衡阳市郊松木塘、七里井、合江套一带,也散居着岳飞的后代,还有徙迁到云南、贵州、四川。沈陂塘岳代清、岳代富,还有被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