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李滨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句话出自哪里,什么含义?详细 ...

admin
2020/08/12 15:10:15

黄立平的回答: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是出自《老子》,只是出现的章节不同,具体如下: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2)白话译文如下: 上士听了道,勤奋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疑而将信;下士听了道,反加以讥笑——不被他们笑,不成其为道。古话说得好: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高尚的德好像河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强的德好像懦弱,充实的德好像空虚;最洁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 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2、“大巧若拙” (1)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白话译文如下: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3、“大智若愚” (1)出自《老子》《周训》中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白话译文如下: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是因为有德,不去计较而已。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扩展资料 当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也大致可以说“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相当于老子所谓“道隐无名”。古今学者对于“大音希声”的理解,大致有六种解释: 1、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是没有声音的; 2、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是稀疏的; 3、认为“希声”即“无声”,是在蕴酝“大音”; 4、认为“大音希声”乃天乐,是不能用耳朵去听,而是去感悟用那永恒和谐的庞大“天乐”; 5、认为“大音”即合道之音,主要是指对声音情感的超越。 6、认为没有声音就是最强音,即什么都不说,就是最好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巧若拙 百度百科—大智若愚 百度百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黄建福的回答:

《老子 第四十一章》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才智出众的人表面看来好像愚笨,但是才智出众,不显露出来。 "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说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意思是:"最白的东西好象是污浊的,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百度百科上有,我就不一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