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打一个动物,在线等,挺急的。
李辰的回答:
松鼠
小水珠的回答:
这首诗,甚至不是一幅画面,不是一个场景,它是一段纪录片: 诗人先是很费力地爬山,爬了好久,终于来到了老友隐居的茅庐,叩门,不应。怎么回事啊?有些落寞地往回走吧,正走到路边的松树下,碰到砍柴归来的童子, 问:你师父呢?答:到山里采药去了。问:这周围都是山,往哪边去了?答:我也不清楚。问:什么时候回来呢?答:师父有时去一两天,有时去三五天。这次去采药,昨儿刚走的,说不清那天回来。 二人无语,眺望周围的高山深壑,云雾缭绕,苍苍茫茫,看不到什么人影。 诗人去寻隐者,应该是想和隐者聊聊,古往今来,聊得内容当是可以揣测的: 官场险恶,人心黑暗,小人作祟,天生我才,有志不获骋。。。。。。如此种种。 话题一转,隐者的生活是多么让人羡慕啊,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应该看开点,放开点,真愿同你一起隐啊,可还有老父,还有发妻,还有幼子。是啊,是啊。看开点吧,学会置身事外。 或者,什么也不说,只是两人对坐,一起饮上两杯清茶。天底下,有这么个朋友,有这么个知己,能一起静坐一个下午,就是俗世最大的安慰了。 是归隐,还争取尘世的荣华,或者说经天纬地,造福苍生,这是一个问题。 隐者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尘世到底有没有作用呢?这又是一个问题。 诗人想,隐者对我是重要的,象濒临窒息之时的一缕清风。 隐者之为隐,我来不来是一样的。 诗人在松树下静默地站了一会儿,看看山,看看雾,看看树,看看草,这就是隐者的生活。 寻隐者不遇,不遇即是遇,遇也是不遇。遇与不遇又有什么区别呢? 诗人很深长地呼吸着山里潮湿微凉的空气,慢慢地走下山去。
经验分享互联网动态
更多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