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黄晓薇:我的自传作文要有后记

admin
2020/08/12 14:54:49

陈德萍的回答:

我的自传 人的一生,坎坎珂珂是必然的。从小家里就穷,每天起早贪黑的去上学。每天别人玩的时候我去捡废品,收理好去卖。卖的钱给自己买书包买资料,也给家里减少点负担。但是一年级的时候成绩总是提不上去,我就非常的失望进过老师的鼓励,在我一个月的努力成绩终于提了上去。 这就好啦,到二年级的时候,基础打好啦自然也好学啦。每天都风调雨顺,顺顺利利的,在老师心目中就别提啦,简直就是一朵花。三四年级依然也是这样,到了五六年级可就没以前好了,认识的朋友多啦经常贪玩,自制能力差,成绩也不是可别的理想。 不知不觉中,我已成为一名初中生。当第一次踏进初中教室的那一刻,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六年的小学,在家生活生活就这样悄悄地远去了,留给我的只有回忆,回忆那些人,那些事,那间伴随我三年一些朋友就这样分开啦。没想到操场上那些曾经嬉戏的、奔跑的身影,那些熟悉的面孔现在已经成为幻影。如花的校园,已物是人非,不禁生出不尽的缉耿光际叱宦癸为含力感慨。至今现在已经走进了一中的大门,上学期不怎么样,我并没有感受到学习的紧张,生活的压力,分数的苦恼。到了下学期我知道了学习的好处,老师也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大道理。 使我从中懂得了一些大道理。想以后也干出点成绩来,也好好整出点精彩,做国家有用的人,不能做造粪机器。 在这我就不多说啦,虽然我的自传不怎么样。也就这样了。

花开时节的回答:

[【原创】《岁月有痕——我的心灵自传》后记(2)] 五 我没看过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但是看了他写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原创】《岁月有痕——我的心灵自传》后记(2)。相比他写作的艰苦,我的艰苦根本算不上什么。写作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但是我还要工作、生活、陪儿子。写作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想靠这赚钱,也不想靠这出名,我只是认真地写我的文字,对得起我只有一次的生命。 所以我写得不急不慢。感觉来了就写,写完就休整一下,状态好时再写下一节。这样步步为营,每一节都像是我的孩子,他们有共性,也有差异。每次写完了发表的过程是个轻松的,就像自己捏好的泥人要拿去展览一样,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文字总要面对读者。 第一个与我分享的人,就是黄国明。国明和我是因为共同喜欢崔健而认识的,他同样出生于1975年。我始终认为,这是崔健送给我的“生命礼物”,因为他最能读懂我。没有子期,伯牙不复鼓琴,没有国明一年来的鼓励和支持,也不会有《岁月有痕》的今天。 每写完一节,都会先发短信给他。无论多忙,他总是认真阅读完后编辑一条评语短信发过来,然后我再打电话和他交流。176节,就是176条短信,每条短信都堪称经典,可惜我手机不够强大,没能保存下来,每当想到这件事,我都懊悔不已。 写作最需要的是信心,就像人生一样,往下走的动力就是信心。写作之初,我缺乏的就是信心,面对一些质疑,我曾经迷惘。国明说,在一个真实地对照自己内心的人面前,别人的言论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铁下心写自己的心灵文字,不管别人看与不看,它就在那里。 六 《平凡的世界》还没有写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放这部作品,《岁月有痕》写到67节时,《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开始连载,这让我吃惊,同时又感到国明说得正确,打动了自己的文字才能打动别人。 我开始体验路遥老师那样“带着压力写作”,压力何尝不是一种动力?我写得更勤奋了,也更有劲儿了,但无论怎样兴奋,我写作时的心情是平静的。写作能让自己心情平静下来。当外界的喧嚣归于平静时,当夜深人静时,面对电脑,我像是和自己的灵魂对话。难道这就是丰子恺先生所说的“三层楼灵魂生活”? 直到2011年11月25日,东营日报社为我的作品召开研讨会时,我的《岁月有痕》还没有写完,这是东营日报社头一次为一个人的作品召开研讨会,而且是一部没有写完的作品,我受宠若惊。更重要的是我终于知道了我最大的伯乐其实就是这个报社的社长——杨树行老师。所有喜欢文学的人,心灵都是相通的。我感激他,是因为世间千里马不少有,而伯乐不常有。 七 伴随这部作品的,还有更多的感动和感激,读后感《【原创】《岁月有痕——我的心灵自传》后记(2)》。有一位大姐,她叫清明雨,她热爱文学,近乎痴迷,她待人真诚,为人热情。2010年她把我引荐到公安内网的濠滨论坛,并推举我当了那里的散文版主。在那里,我结识了公安内网众多文学朋友,他(她)们成了我终生的财富。 《岁月有痕》首先在内网发表,文友们给了我众多的鼓励。第一篇读后感来自新疆的天山雪莲。那时我刚写到100节母亲生病的段落,她的这篇《照亮灵魂深处的镜子》犹如给我注射了一剂强心针,使我有了更强大的写下去的动力。很难想象,还会有这样的读者,读我的作品读得这么细,对于我的亲人、同学、朋友她都如数家珍。应该说,无论是阅读还是写读后感,她都融入了真挚的感情,最令我最感动的就是那句:“我多想穿越屏幕,穿越时空,去为那个悲情的少年,送去一份鼓励和支持,哪怕只是拍拍肩膀,什么也不说。” 2011年圣诞,作为公安部好警网的版主,天山雪莲大姐在北京参加完公安部春晚录制后,专程来东营看望我。新疆到东营,不远万里,这是怎样一种情义?天山雪莲说,因为一部作品,喜欢上一座城。我召集了《岁月有痕》中的兄弟们一起陪她吃饭,席间,我朗读了她写的《照亮灵魂深处的镜子》,在场所有的人都掉泪了。 八 比天山雪莲更早来东营看我的是濠滨论坛的领袖、南通的老猫大哥。2011年农历七夕,老猫自驾汽车,带着嫂子和儿子从南通来到东营。他一路上经过了曲阜、泰安、济南和淄博,我最感动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一家走了这么远,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来东营,看看雨霖苍生,看看我的辛乐兄弟。七夕那晚,我们两个大男人喝醉了,紧紧地拥抱,而东营的大街上,却是满街的玫瑰花香。 老猫大哥的汽车后备箱里,除了他们南通的土特产,还有一本厚厚的打印纸,上面全是我写的文章。老猫说,这是我上班打印出来,拿回家给你嫂子看的。我看了看,里面有近年来我写的所有作品,从《儿子》到《去北京朝圣的路》,从《我有一个妹妹》到《2011,让心灵像风一样自由》,很多句子都仔细做了标记。我说这是一份厚重的情义,多么希望老兄一家能在东营多待几天。 老猫回南通后,坚持一天一博,他这种笔耕不辍的精神也在激励着我。而更大的激励在于他连续写了三篇读我的文章和博客的读后感,并在每节《岁月有痕》后面跟评,我很珍惜这些评语,因为它是我所尊崇的大哥用心写就的文字。都说文人相轻,但是在大哥身上,看到的却是豁达、博学、淡定和宽容。这种人生境界,值得我用余生去追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