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姜通: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的立场如何?

admin
2020/08/12 14:50:20

陈晓丽的回答:

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国一向致力于推动公约和议定书的实施,认真履行相关义务。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就落实“巴厘路线图”、加强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进行谈判,以于年底举行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国将在这一谈判进程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为此,谨提出中国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落实“巴厘路线图”的有关立场。 地球变暖 图3 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09年12月18日 哥本哈根) 拉斯穆森首相阁下,各位同事:   此时此刻,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注视着哥本哈根。我们在此表达的意愿和做出的承诺,应当有利于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站在这个讲坛上,我深感责任重大。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各位,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2006至2008年共淘汰低能效的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2005年至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长51%,年均增长14.7%。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2.5亿吨标准煤。农村有3050万户用上沼气,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万吨。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地球变暖 图4 ——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2003至2008年,森林面积净增20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方米。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54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   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各位同事,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从零开始的,国际社会已经为之奋斗了几十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凝聚了各方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必须倍加珍惜、巩固发展。本次会议的成果必须坚持而不能模糊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而不能偏离“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必须锁定而不能否定业已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进展。   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如果说二氧化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的发展水平,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今天全球仍有24亿人以煤炭、木炭、秸秆为主要燃料,有16亿人没有用上电。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中国有句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西方也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不少发达国家的排放不减反增。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公布的中期减排目标与协议的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期望仍有相当距离。确定一个长远的努力方向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把重点放在完成近期和中期减排目标上,放在兑现业已做出的承诺上,放在行动上。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我们应该通过切实的行动,让人们看到希望。   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应对气候变化,贵在落实行动,重在机制保障。国际社会要在公约框架下做出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促使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持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转让气候友好技术,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谢谢! 美国

陈建宇的回答:

中国的态度是,发展中国家应少承担一些气候变暖所要承担的经济付出,和技术投入。因为从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大部分的二氧化碳都是发达国家排的。他们拉的屎,凭什么咱们要跟他们一起擦屁股。而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义务,比如科技革新的投资,科研所需的人才培养等等。因为他们既有资金,又有足够做这些的教育研究资源。 发达国家则主张全球变暖是每个人的责任,应该全球各国都来承担这个责任,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承担同等责任。(实际上,这样的话,就会为他们本国的环保科技企业谋取利益~因为发展中国家没技术嘛~就要花大价钱买发达国家的技术或环保产品) 资本主义国家过去在发展的时候,没有这些法律约束,现在,发展中国家想致富,你们又跳出来用这个那个规则阻碍我们发展,这是不公平的。中国就是这个态度。

张晓亮的回答:

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中国希望发达国家能够顾及世界的环境,减少碳排放,站在世界的角度,中国希望全世界国家都能低碳减排。

?圆脸不痴赵温柔*#的回答:

在气候变化和绿色增长领域作为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纽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韩国政府认为,李总统提议的“nama registry(减排行动登记簿制度)”被明确写入《哥本哈根协定文》中这点是最大的成果。“nama registry”是没有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新兴国家自发地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协议国登记减排行动的制度,本次会议秘书处发刊的名为《eco》的刊物上用了一版来介绍推进韩国政府的设立gggi的提议。 据说韩国政府自发性削减温室气体减排中期目标的做法也使韩国站稳了立场。因此,李总统还是与会的首脑中唯一一个继17日之后。李总统在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首脑峰会时向国际社会提出了这个方案。青瓦台相关人士说。 李总统的活动通过cnn:“美方多次说‘nama registry是现实性的仲裁方案’” 同时、《华尔街日报》等世界主要言论进行了报道,李总统在本次会议的基调演说中提出的设立“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ggi)”的计划也受到了其他国家首脑们的极大关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没能制定出替代《京都议定书》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这是“哥本哈根会议=事实上的失败”的评价占主导的原因,在18日进行了“再次演说”。事实上。受惠于这些,李明博总统在基调演说中通过《taking action togethe(全体一起行动)》的基调演说强调的“从我开始(me first)”精神才能获得了支持,韩国政府本次却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与全部会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