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领:关于神七的资料有哪些?
葫芦娃&锋霸的回答:
9月25日9时1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长征二号F遥七火箭喷射出耀眼的桔色火焰,托举起载有中国三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飞船缓缓升起,飞向蓝天深处的浩瀚太空。火箭经过583秒的飞行,将飞船准确送入预定 轨道。 至此,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取得圆满成功。经过68小时的航空旅行 9月28日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落,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经过15-20分钟的重力再适应后全部出舱。首先出舱的是翟志刚,第二个出舱的是刘伯明,第三个出舱的是景海鹏 翟志刚: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刚刚返回到地面,昨天,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刘伯明:我们刚才进行了重力返回再适应,并进行医监医保检测,身体状况都正常,相信中国航天员是最棒的,请祖国人民放心,感谢祖国人民。 景海鹏:三天来,在茫茫太空我感受祖国和亲人的牵挂,现在我们平安回家了,感谢祖国,感谢全国各族人民的关爱。 神舟七号太空船3名正选太空人包括入选过神五及神六计划的翟志刚、以及2名也曾经入选过神六的队友刘伯明与景海鹏。 翟(zhai)志刚,男,汉族,黑龙江龙江县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试训中心某团飞行教员,飞过歼七、歼八等机型,安全飞行95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航天员刘伯明 男,汉族,黑龙江依安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飞过歼八等机型,安全飞行105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航天员景海鹏 男,汉族,山西运城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六等机型,安全飞行120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脸会红的回答:
神七增加气闸舱 神七共有4大部分,气闸舱、轨道舱、返回舱(返回地球所用,抗大气层烧蚀)、推进舱(在太空中的主要动力来源,有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和火箭推进发动机,航天员不能进入此舱)。返回舱直径达2.5米,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 轨道舱位于飞船前段,通过舱口与后面的返回舱相通,外形呈圆柱形。是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比返回舱宽敞,可以安放大量实验仪器和生活物资,是航天员进行科学实验、生活起居的空间。神七卸下了轨道舱一部分载荷和实验设备,为气闸舱留下空间。 气闸舱位于返回舱的上方,与轨道舱连接。以后的对接也将依靠此舱段,这是神七与神六最大不同。航天员通过轨道舱爬出飞船,通知飞船内航天员将气闸舱内门密封。换上舱外航天服后,放尽气闸舱内气体后,打开气闸舱外门,即可太空漫步。 与俄罗斯“联盟”飞船不同,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具有自己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导航和推进系统。与飞船分离后,轨道舱仍然可继续在轨工作半年以上,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空间站。 此外,与俄美两国第一次太空行走不同,此次神舟7号飞船有三位乘员,三位乘员互相分工是很优化的一种做法。作为宇宙飞船,三名乘员也是目前的最大数字。 此次为神七准备的长征二号F火箭也有改进。其中重大的突破有三个:针对以往火箭上升震动较大进行了改进设计,改善了航天员乘坐火箭的舒适性;还在火箭关键部位安装遥测图像测量装置,可实时监视和记录火箭主要飞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