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乔:孔子祖籍是河南夏邑?
邱燕的回答:
1994年5月9日,北京,全国政协委员孔德懋家中。骆承烈、陈进、谢胜利等同志和孔女士一起探讨孔子祖籍问题。孔女士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她说:“我人祖先是宋国人,先祖弗父何受封于栗,栗就是现在的河南夏邑。” 黄河悠悠,沧桑巨变。关于孔祖受封地的考证问题,我们采访了孔学专家骆承烈。他说,夏邑在商代称栗,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在郭沫若《卜辞通纂》中片号为612的甲骨卜辞中就有“栗”的记载。翻开甲骨文专家陈梦家的专著《殷墟卜辞综述》,在第307页我们看到了专家的考证:“栗在夏邑县”。 孔子在《礼记·檀弓上》中说:“而丘也,殷人也。”他自己认为是殷商的后裔。《史记孔子世家》在记述孔子家世及祖籍时说:“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成汤建商是在今商丘一带,周灭殷商后,封微子启于宋,建立宋国,宋国也是在今商丘一带,可见孔子的祖籍在今河南商丘地无疑。 古称栗的夏邑县今属商丘地区。根据《夏邑县志》和古碑记载,“夏邑古宋地(栗地),孔氏之采邑在焉。”采邑就是卿大夫的封地。孔子的十世祖弗父何是宋泯公的长子,本当承国为君,但他让与弟厉公,自己当了宋国大臣,于是得到丰厚的封地。宋殇公十年,孔子六世祖大司马孔父嘉被宋太宰华督杀害,30年后孔父嘉的曾孙孔防叔避难来到鲁国定居。 孔子很注重殷礼,曾多次到宋国故乡考察并祭祖,后人在夏邑县北7公里的还乡里(今王公楼村)修建孔子还乡祠以作纪念。孔子还乡祠因年久日长,历代多次修复。明天启四年,山东右参政陈陛《重建还乡祠记》石碑中写道:“夏邑即古下邑,宋地也。而夫子自言‘丘,殷人也’。故还乡有祠,杏坛有碑,此证据之最的者。按志,孔氏之先正考父生孔父嘉,嘉生木金父,金生皋夷,俱微仲后,封公四代,皆葬祠前后。皋夷生防叔,避难山东,越三世而生先师,因祀先还宋,乃兹祠所有得名。至宋真宗时,名良辅者还居夏邑。元时,孔思忠避兵山西。因初,孔敬复还夏邑。”清康熙五十五年,夏邑知县诸晋《重修还乡祠记》碑记载:“年丙申、谒选得夏邑,即于都门采风问俗,知有还乡祠,为孔氏所发祥而宣圣所尝归省之地。”明嘉靖二十七年《夏邑县志·地理志·古迹》记载:“还乡祠位于县北十五里(今王公楼村),说者谓孔子还乡祀先,后人思而立之。岁久湮没,今废而为寺。云知县郑相、教谕黄虎臣、邑举人丁鹏程、彭好古、王云鹭有诗。”清光绪甲午年,夏邑知县、曲阜人孔氏后裔孔繁洁撰《重修还乡祠》曰:“余自幼读书,时考其世系,知我祖发祥于鲁,实肇基于宋,夏邑古宋地,先代世为宋卿,食采于斯,此省墓还乡之所由来与欤!故后人建祠以祀之。”细心的人在曲阜参观孔庙时,会发现这样的记载:孔子还乡祠遗址,在河南夏邑县,那里有弗父何以下几代子孙墓,孔子过宋曾经祭祖。”
苏琳的回答:
河南夏邑是孔氏家族的发源地.1994年5月,夏邑县邀请了山东、河南等9省专家学者专题就孔子祖籍开展了学术研讨,并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专门研究孔子先世与家世的论文集,成立了孔子祖籍文化学会。孔子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为名誉会长。夏邑县抓住这个时机,着手恢复建设孔子还乡祠。历史上,夏邑县城北有孔子先茔,孔子曾在此祭祀先祖,后人建有还乡祠,占地百亩,祠内亭台殿阁金碧辉煌,碑碣很多,古柏参天。可惜,在“文革”时期全部被毁。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捐赠百万元及孔子行教大铜像。1998年还乡祠一期工程竣工。
薛博仁的回答:
孔子祖籍——夏邑 夏邑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面积1470平方公里,人口105万。北依陇海,南临江淮,东接云港,西连京九,是京九经济开发带的黄金枢纽——商丘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邑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是黄河文化最早发源地。境内有清凉山,三里故堆,崇光寺等历史遗址,记录了先民们劳动和创造的豪情。夏代属虞地,秦置栗县,汉改为下邑,金改下邑为夏邑,延续至今。夏邑还是孔子先人故里,孔子多次回栗祭祖和考察殷礼。1998年10月儒商现象与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夏邑召开。 夏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且充沛,是国家小麦、棉花生产基地县。优质山羊板皮、小磅牛皮产量出口居全省前列。 夏邑泡桐、蚕茧、桐木产品、丝织地毯、抽纱、刺绣远销东南亚、西欧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夏邑县工业发达,已形成以纺织、酿造、皮革、食品、化工、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夏邑还是全国石棉四大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石棉第一县。荣获国际金奖的“大富豪”系列酒名杨中外。另外,夏邑还是“全国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和“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特别试验县”,享受国家和省地赋予的多项优惠政策。 夏邑县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城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膨胀到近15万人。城市道路宽阔、花草遍地、绿树成荫、城市功能齐全。农机、农资、粮油等2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群已初具规模。夏邑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十分优越,距京九、陇海铁路交叉的黄金十字架仅40公里,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310国道、商宿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遍及城乡。县城及25个乡镇已开通程控电话,大哥大、无线寻呼已与全国并网运行。县内电力充足,由华东、华中两大电网同时供电。 夏邑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战国时期筑建的古栗城,周围拥有3000亩水面的城湖,现经开发已形成集旅游、休闲、水产、商贸为一体的"天龙湖公园”,县城服务设施齐全,孔祖、栗城、天龙等数十家宾馆及商业、饮食服务网点遍布城区。 灿烂的孔子祖籍文化,标志着夏邑文明的昨天,一片片火热的开发区、工贸区和一座座拨地而起的工厂展示着夏邑美好的未来。夏邑人民将张开双臂竭诚欢迎海内外宾朋及有识之士,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