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倪亚波: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完整篇

admin
2020/08/12 13:34:43

陶铭古的回答:

市土地辽阔,气候温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盛产大米,蔗糖、花生、茶叶、水果、八角,还有闻名遐迩的金秀灵香草、绞股兰,武宣三华李、龙眼,象州的粉葛,忻城的乳鸽、金银花等名优土特产品。全市仅高产高糖良种蔗就达120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50多万亩。优质蔬菜40多万亩,养蚕基地近2万亩。金秀的八角产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八角之乡”,金秀县境内有国家级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最大的水资源林保护区,象州县被誉为“优质米之乡”。来宾市是广西和全国重点产糖基地之一。森林资源以松杉、桉为主。来宾市已探明各种矿藏达20多种,其中重晶石、煤炭、锰等7种矿藏储量居广西首位,象州重晶石连续多年出口居广西第一,合山煤炭储量达6亿吨,号称“广西煤都”。境内火电,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是广西最大的能源基地;来宾火电B厂是中国第一个BoT项目。

来宾市地处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从市内南缘通过,气候温和。来宾市拥有平原面积447015万亩,适宜发展亚热带农业;台地和丘陵面积728.51万亩,事业发展农业及果木林;山地面积747.53万亩,适宜发展林牧业;水域面积44.91万亩,适宜发展早作农业及果木林;山地面积747.53万亩,适宜发展林牧业;水域面积44.91万亩,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农、林、牧、渔及因工业都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正文内容:

一、积极探索,努力向前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抓好试点工作,自治区重点抓好武鸣县和原邕宁县所辖区域连片新农村建设试点,各市、县选择城市、县城周边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带动面上新农村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强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设施建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1560万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制定并实施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规划,集中财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在32个粮食主产县实施粮食直补,启动水稻良种补贴试点,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民主政治,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 这是2006年1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陆兵所作的报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来宾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态度。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6年初,来宾成立了由市委书记覃瑞祥、市长张少康任组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56个相关职能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6个县(市、区)也相应地成立了组织机构,加大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力度。并随即出台了《来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并于3月31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确保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在充分调查研究、群众自愿、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来宾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城厢村、龙岩村、长梅新村、新陆村、塘念村作为市本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其基本建设成能辐射带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6个县(市、区)也确定了县(市、区)本级试点村共21个、乡镇级试点村共59个,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试点体系和网络。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该市认真制定试点村工作实施方案,进而制定试点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各级均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开展村镇规划设计工作。

在正确的引导下,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新陆村非常注重征求群众的意见,对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进程,都在村民大会上提交给广大村民反复讨论,最后集中群众意见形成决议。村民大会后的第二天,村民自愿每户集资700元进行村中巷道硬化,并积极投工投劳,自发组成25人的义务施工队,三班倒日夜进行施工。在大家努力下,仅用半个月时间完成了1000米村中巷道硬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六顺新村35户村民代表联名致信县委、县政府要求把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放在该村,并用实际行动投身新农村建设:成立了新村建设村民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统一思想,主动签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协议书》;协调新村建设用地,积极筹措建房资金达258万元,户均7.58万元;在乡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新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建设新农村,不仅是盖新房、修新路,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更新农民的观念,培育新型农民。市委书记覃瑞祥指出,农民素质提高了,对建设新农村认识提高了,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本领也就提高了。

  武宣县利用县乡(镇)党校分别对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级领导班子及农村党员共400多人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知识培训,同时,县科技部门分别到试点村举办水牛品改人工授精技术、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各种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

  来宾还把劳务当成产业经营,解决农民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进、开发适合农民创业的项目,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农民转产转岗就业致富的能力。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

(图为象州县驻马坪乡回龙村指导员召开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会议后,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党员们传授一期甘蔗、冬菜开发实用技术培训班)

二、稳步推进,成绩显著

2006年,来宾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养优势主导产业,全市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对64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2006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829.1元,同比增加443.9元、增长18.6%。

2007年,兴宾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全面建设粮食、甘蔗、畜牧、蔬菜、水果、林业和蚕茧等7大农业板块建设,由该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多个涉农部门联合实施。一是投入100万元在全区257个村(社区)实施“电脑、电话和电视”的“三电合一”农科技术,农民朋友手拿鼠标、电话和遥控器,足不出户(村)就可以通过此“三宝”学技术、卖农产品和解决生产管护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二是投资100万元,以水稻、玉米和甘蔗等农作物为主要项目,在全区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民在田间管理中拿着“施肥卡”按量施肥农作物就能达到“吃饱不浪费节本又增效”的目的;三是该区在实施“百万农民科技大培训中”,全面推行区、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农家微型课堂”和“科技三下乡”活动。

为了助农民发展产业“一臂之力”,去年该区用活中央、自治区和来宾市等上级部门给予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一是区域内7家制糖企业对贫困村在种植甘蔗方面用于“反哺”蔗农在种子、化肥和机耕等方面的经费就达到1500多万元,新增蔗田面积15万亩;二是给1.02万农户发放能繁母猪补贴120万元;三是给16.75万户农民发放粮食直补和粮种补贴等共计1982.93万元;四是发放48.04万元给175农户购买农机。2007年,该区农民减轻负担总额为5649.73万元,人均减负65.91元,人均现金纯收入3718元,增长20%。

三、结合实际,挖掘潜力,再创辉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来宾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只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结合我区农民的实际情况,一些专家给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1、继续抓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培训工作,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使农村劳动力素质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不断扩大择业面,壮大农村劳务产业,使劳务支出继续成为来宾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调整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率。针对当前牧业生产情况,进一步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养殖业结构。推广小区养殖模式,以推动规模养殖的发展,发动散养农户学习并提高养殖技术、增加养殖数量。疏通渠道,加强畜牧产品的市场流通工作,同时,落实动物疫情防控措施,保障来宾市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不断壮大桑蚕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来宾市的农业经济效益。一是搞好规划,扩大种植、加工规模,着力解决桑园的管护、蚕种的供应、蚕病的防治等;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小蚕共育和方格簇养蚕等新技术,提高种桑养蚕的效益;三是把丝绸加工商引进来,实现来宾市茧、丝、绸加工的新突破,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积极带动下,我相信来宾新农村必将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若是我们能把握住机遇结合各地实际,指引农民走上正确的治富之路,我相信我区的新农村建设定会再创辉煌,农民的生活将会蒸蒸日上。

曾平的回答:

市土地辽阔,气候温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盛产大米,蔗糖、花生、茶叶、水果、八角,还有闻名遐迩的金秀灵香草、绞股兰,武宣三华李、龙眼,象州的粉葛,忻城的乳鸽、金银花等名优土特产品。全市仅高产高糖良种蔗就达120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50多万亩。优质蔬菜40多万亩,养蚕基地近2万亩。金秀的八角产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八角之乡”,金秀县境内有国家级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最大的水资源林保护区,象州县被誉为“优质米之乡”。来宾市是广西和全国重点产糖基地之一。森林资源以松杉、桉为主。来宾市已探明各种矿藏达20多种,其中重晶石、煤炭、锰等7种矿藏储量居广西首位,象州重晶石连续多年出口居广西第一,合山煤炭储量达6亿吨,号称“广西煤都”。境内火电,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是广西最大的能源基地;来宾火电B厂是中国第一个BoT项目。

来宾市地处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从市内南缘通过,气候温和。来宾市拥有平原面积447015万亩,适宜发展亚热带农业;台地和丘陵面积728.51万亩,事业发展农业及果木林;山地面积747.53万亩,适宜发展林牧业;水域面积44.91万亩,适宜发展早作农业及果木林;山地面积747.53万亩,适宜发展林牧业;水域面积44.91万亩,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农、林、牧、渔及因工业都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正文内容:

一、积极探索,努力向前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抓好试点工作,自治区重点抓好武鸣县和原邕宁县所辖区域连片新农村建设试点,各市、县选择城市、县城周边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带动面上新农村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强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设施建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1560万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制定并实施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规划,集中财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在32个粮食主产县实施粮食直补,启动水稻良种补贴试点,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民主政治,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 这是2006年1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陆兵所作的报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来宾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态度。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6年初,来宾成立了由市委书记覃瑞祥、市长张少康任组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56个相关职能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6个县(市、区)也相应地成立了组织机构,加大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力度。并随即出台了《来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并于3月31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确保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在充分调查研究、群众自愿、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来宾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城厢村、龙岩村、长梅新村、新陆村、塘念村作为市本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其基本建设成能辐射带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6个县(市、区)也确定了县(市、区)本级试点村共21个、乡镇级试点村共59个,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试点体系和网络。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该市认真制定试点村工作实施方案,进而制定试点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各级均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开展村镇规划设计工作。

在正确的引导下,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新陆村非常注重征求群众的意见,对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进程,都在村民大会上提交给广大村民反复讨论,最后集中群众意见形成决议。村民大会后的第二天,村民自愿每户集资700元进行村中巷道硬化,并积极投工投劳,自发组成25人的义务施工队,三班倒日夜进行施工。在大家努力下,仅用半个月时间完成了1000米村中巷道硬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六顺新村35户村民代表联名致信县委、县政府要求把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放在该村,并用实际行动投身新农村建设:成立了新村建设村民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统一思想,主动签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协议书》;协调新村建设用地,积极筹措建房资金达258万元,户均7.58万元;在乡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新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建设新农村,不仅是盖新房、修新路,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更新农民的观念,培育新型农民。市委书记覃瑞祥指出,农民素质提高了,对建设新农村认识提高了,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本领也就提高了。

  武宣县利用县乡(镇)党校分别对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级领导班子及农村党员共400多人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知识培训,同时,县科技部门分别到试点村举办水牛品改人工授精技术、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各种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

  来宾还把劳务当成产业经营,解决农民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进、开发适合农民创业的项目,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农民转产转岗就业致富的能力。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

(图为象州县驻马坪乡回龙村指导员召开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会议后,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党员们传授一期甘蔗、冬菜开发实用技术培训班)

二、稳步推进,成绩显著

2006年,来宾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养优势主导产业,全市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对64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2006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829.1元,同比增加443.9元、增长18.6%。

2007年,兴宾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全面建设粮食、甘蔗、畜牧、蔬菜、水果、林业和蚕茧等7大农业板块建设,由该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多个涉农部门联合实施。一是投入100万元在全区257个村(社区)实施“电脑、电话和电视”的“三电合一”农科技术,农民朋友手拿鼠标、电话和遥控器,足不出户(村)就可以通过此“三宝”学技术、卖农产品和解决生产管护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二是投资100万元,以水稻、玉米和甘蔗等农作物为主要项目,在全区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民在田间管理中拿着“施肥卡”按量施肥农作物就能达到“吃饱不浪费节本又增效”的目的;三是该区在实施“百万农民科技大培训中”,全面推行区、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农家微型课堂”和“科技三下乡”活动。

为了助农民发展产业“一臂之力”,去年该区用活中央、自治区和来宾市等上级部门给予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一是区域内7家制糖企业对贫困村在种植甘蔗方面用于“反哺”蔗农在种子、化肥和机耕等方面的经费就达到1500多万元,新增蔗田面积15万亩;二是给1.02万农户发放能繁母猪补贴120万元;三是给16.75万户农民发放粮食直补和粮种补贴等共计1982.93万元;四是发放48.04万元给175农户购买农机。2007年,该区农民减轻负担总额为5649.73万元,人均减负65.91元,人均现金纯收入3718元,增长20%。

三、结合实际,挖掘潜力,再创辉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来宾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只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结合我区农民的实际情况,一些专家给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1、继续抓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培训工作,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使农村劳动力素质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不断扩大择业面,壮大农村劳务产业,使劳务支出继续成为来宾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调整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率。针对当前牧业生产情况,进一步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养殖业结构。推广小区养殖模式,以推动规模养殖的发展,发动散养农户学习并提高养殖技术、增加养殖数量。疏通渠道,加强畜牧产品的市场流通工作,同时,落实动物疫情防控措施,保障来宾市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不断壮大桑蚕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来宾市的农业经济效益。一是搞好规划,扩大种植、加工规模,着力解决桑园的管护、蚕种的供应、蚕病的防治等;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小蚕共育和方格簇养蚕等新技术,提高种桑养蚕的效益;三是把丝绸加工商引进来,实现来宾市茧、丝、绸加工的新突破,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积极带动下,我相信来宾新农村必将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若是我们能把握住机遇结合各地实际,指引农民走上正确的治富之路,我相信我区的新农村建设定会再创辉煌,农民的生活将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