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彬:佛教起源于哪里
婉秋丫头的回答:
印度
向往的回答:
我们的先人把古印度称天竺,那时那里的社会等级森严,按种姓划分人的社会等级。一个人的种姓决定了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可能得到的一切。 职业宗教者婆罗门地位最高,是第一种姓,他们以祭祀,诵经,传教为业,享有种种特权,是精神的统治者。刹帝利为第二种姓,他们是武士贵族,田主之类的人,是世俗的统治者。吠舍是第三种姓,是农牧民,工商业者。第四种姓是首陀罗,是战俘和奴隶。在这四个种姓外,还有被称为达利特人的,又叫不可接触的贱民,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只能干着清理粪便等一些最脏最累的活。达利特人不能和其他种姓的人同住一个村庄,不能同饮一个井的水,不能同拜一座庙宇,甚至达利特人的影子也不能落在高种姓人的身上。 严格的种姓制度,压抑着广大低种姓者,人们内心苦闷无比,都想寻求解脱之法。 公元前五世纪(我国春秋战国之交),古印度尼波罗南境的一个城主,释迦族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出家求道,想求得解脱他心中的苦恼(苦相)之法,这时他 29 岁。悉达多是名,意思是最好的牛,他姓乔答摩,乔答摩是终成正果的意思。 悉达多先和一苦行外道修苦行六年,无获。苦行外道是职业宗教者,俗称苦行僧,僧泛指一切以宗教为职业的人,后来专指佛教徒。苦行僧修行的方法很独特,专门作贱自己身体以求解脱心中苦痛,有自饿,投渊,赴火,自坠,寂默(长时间不说话),鸡戒外道(长时间一足独立),狗戒外道(食人粪)等。悉达多· 乔答摩没有从这个苦行僧那里得到解脱自己困苦之法,就离开了他,在菩提树下打坐数十日,忽生顿觉,感自己悟出真谛,得无上正觉,成佛了(梵语中佛即觉悟之意)。 首先找到他父亲派来侍侯他,又被他打发走的桥陈如等五个侍从,给他们讲自己前不久得到的认识,这几人被感悟,表示愿为门徒。这是悉达多的第一批弟子,称五比丘。 这时佛教的三宝,佛、法、僧、全了,佛教正式创立。佛是悉达多本人,法是悉达多觉悟到的道理,后指佛经,僧是传道的人,是五比丘。 人们尊悉达多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或佛陀,觉悟了真理的智者。据说释迦牟尼活到 90 岁,他有十个大弟子,摩可迦叶、舍利弗、目建连、阿那律、须菩提、富楼罗、迦旃延、伏波离、罗侯牟尼和阿难。摩可迦叶是传法大弟子,摩可是大的意思,所以摩可迦叶又叫大迦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