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榕生:余派和杨派有哪些不同点,哪些方面又是相似的,请老师回答,感激不尽!
天堑通的回答:
余派的行腔是明快、简洁、跳跃、节奏感【尤其是二皇原版】,用‘老丈不必胆怕惊’这一段做例子,尤其是‘擞音’的运用是一大特点【轻巧而多变】,而唱段的发音的位置基本不变,因此余派的高音【立而不散】。 如果把十八张半反复细听,尤其是二黄原版,你就会发现这一规律。 而杨派的特点是;行腔基本遵循余派,但由于嗓音的特点,是宽厚、平稳,跳跃感不强【跳跃感是需要有嗓的】,尤其是‘擞音’杨派把节奏放平、加重、在有些地方把擞音化简【这比余派的容易掌握】。最为不同的是杨派在高音区用发音位置的后移打开,达到效果。这种方法显然比余派要容易得多。 因此,杨派更适合唱【忧郁、婉转】的慢板。单从行腔的复杂度、跌宕起伏、清秀悦耳与余派相比有不及。 也正是杨派对嗓音的要求不苛刻,也是有减化余派的特点,当今习者甚多。 当然杨派有其独子的特点,尤其是大段现为突出。但是把杨派推为’与余并肩’不切实际,过之。 最后有请各位;用余、杨的相同唱段做仔细‘比较’,方知不同与简化的‘道理。
天堑通的回答:
余派的行腔是明快、简洁、跳跃、节奏感【尤其是二皇原版】,用‘老丈不必胆怕惊’这一段做例子,尤其是‘擞音’的运用是一大特点【轻巧而多变】,而唱段的发音的位置基本不变,因此余派的高音【立而不散】。 如果把十八张半反复细听,尤其是二黄原版,你就会发现这一规律。 而杨派的特点是;行腔基本遵循余派,但由于嗓音的特点,是宽厚、平稳,跳跃感不强【跳跃感是需要有嗓的】,尤其是‘擞音’杨派把节奏放平、加重、在有些地方把擞音化简【这比余派的容易掌握】。最为不同的是杨派在高音区用发音位置的后移打开,达到效果。这种方法显然比余派要容易得多。 因此,杨派更适合唱【忧郁、婉转】的慢板。单从行腔的复杂度、跌宕起伏、清秀悦耳与余派相比有不及。 也正是杨派对嗓音的要求不苛刻,也是有减化余派的特点,当今习者甚多。 当然杨派有其独子的特点,尤其是大段现为突出。但是把杨派推为’与余并肩’不切实际,过之。 最后有请各位;用余、杨的相同唱段做仔细‘比较’,方知不同与简化的‘道理。
古月新光的回答:
分不清余杨也正常,因为杨派成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杨宝森由谭腔入,自余腔出,扬长避短创造出来的,其基本特征是韵味醇厚,古拙大方;而余腔也具备韵味醇厚的特点,所以有时难分余杨。
余派唱腔特别强调字正腔圆、苍劲挺拔;而杨派嗓音宽厚纯正,圆润古朴,挥洒自如,容人物心情与声腔之中,有劲儿有味儿,特别是中年以后,雄浑悲壮,发展了脑后音唱法。
于魁智应为杨派传人,王佩瑜为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