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为明:许嵩的胡萝卜须高潮部分歌词有什么含义
胡爱夏的回答:
这首歌曲与法国小说《胡萝卜须》有关系,而高潮部分与《胡萝卜须》鼹鼠这一章有关系,受到亲人的鄙夷冷漠、邻居的嘲笑讽刺的胡萝卜须,性格渐渐的变得孤僻扭曲。他杀死了鼹鼠,可在我眼里,胡萝卜须比鼹鼠更加可怜!因为他也哭了! 这种矛盾的心理更让人难以理解。有人会认为胡萝卜须很残忍,鼹鼠是可怜的,可是,为什么胡萝卜须还要流下热泪呢? 我们来看一下鼹鼠这一章【鼹鼠】 胡萝卜须在路上走着,一只鼹鼠进入了他的视野,它可真黑,黑得就像个烟囱似的。他抓住了它,玩弄了半天之后,想弄死它。他把它巧妙地扔到空中,希望它能掉在石头上摔死,来来回回扔了好几次。事情如他想象,发展得很顺利。鼹鼠的脚摔折了,脑袋摔破了,脊背也摔断了。看上去它经不起这种折腾,生命力很脆弱。但是胡萝卜须突然发现,它还活着,这可把他吓坏了。他把它朝着天空扔去,它的尸体飞过了屋顶,可是落地后它还活着。无论胡萝卜须怎么摔,它就是不死。 “该死!怎么还不死。”胡萝卜须嘟囔道。果然,鼹鼠躺在沾满鲜血的石头上,身上皮开肉绽。然而它那充满油脂的肚子依然在颤动着,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坚挺。 “该死!”胡萝卜须几乎被气疯了。“还不死!” 他又抓起了它,不停地辱骂它。他想出了一个新的主意。胡萝卜须的脸涨得通红,眼睛里似乎含着泪水。他在鼹鼠身上吐了几口唾沫,用力地把它扔到石头上,这一下几乎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可是那个让人讨厌的肚皮还在颤动着。胡萝卜须几乎要被气疯了,他拼命地拍打着鼹鼠。可他越用力,鼹鼠就越不像要死的样子。 也许许嵩就幻想自己是胡萝卜须,在杀死鼹鼠时,撕开自己所有的心灵伪装,做着残忍血腥甚至扭曲的事,许嵩也可以撕碎他心中的音乐梦,却像胡萝卜须一样不够残忍,下不了手。鼹鼠被胡萝卜须砸的稀巴烂,可肚子却还在不停颤动,它还不死! 许嵩最后发现自己执着的事情已无法扼杀,这是他到底如何取舍?如何进退? 写那么多,我也是有疑惑的,因为我觉得“孩子”也可能是许嵩写歌的目的之一。而且这首歌所要表达的东西是多方面的。 这首歌的发行时间也有意思,【6月12日,世界无童工日】。许嵩说过,新专会在亲情方面花心思,这就沾点边了。 还有歌里那些诡异的音色,绝对不在毁人不倦之下!(我听到两次婴儿的声音,第一次听起来非常别扭!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嵩哥不知道说了什么话,好像是什么累了)整首歌给人一种黑色感,节奏感其实还是蛮强的一首歌,却在听完后有一种伤感的味道。 这足以推翻那些以为他不好听的言论。不耐听的音乐往往创作者倾注的动力来自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而许嵩是反向逆行,坚持内心的自我,估计不了解他的人很少! 整首歌中最后重要的一句话(我觉得) ——“他从未有过家”,好像所有的线索都回归到【亲情】两个字上。 看了《胡萝卜须》,大致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胡萝卜须是一个没有亲情,没有人爱,处处遭人鄙夷和利用,最后【失去自我】的孩子
于雪娇的回答:
是法国一个著名幽默童话,这歌代表着许嵩他还是一个自由歌手。我知道的就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