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基:什么是通货膨胀 和通货膨胀对应的是什么
邱继光的回答:
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 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 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 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 因此,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我国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意外的通胀影响就业 如果通货膨胀是在预料之内的,比如每个人都知道,各行业的工资每年将上涨5%,那么他们就不会跳槽,老板也不会多请工人干活,每个人都只会呆在原来最合适自己的地方。收入增加5%,谁也不会高兴,因为人人都知道,别的一切开支都将增加5%。 意外的通货膨胀就不同了!如果通货膨胀在意料之外,那么人们就会无所适从。老板的收入忽然增加了,到底是自己的烧饼越来越受欢迎,打败了对面的麦当劳呢,还是出现了普遍的通货膨胀,所有行业的收入都会同步增加,而自己只不过碰巧走在前头罢了呢?不知道,没有办法知道! 老板们通常会静观其变,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得采取行动。如果认为是自己本事增加了,那么他们就会扩张业务,增加聘用工人,从而带动一片繁荣。所以,每当出现“意外”的通货膨胀时,就业率就往往会增加。而相反,每当出现“意外”的通货紧缩时,失业率则往往会大幅度上升。 和通货膨胀对应的是通货紧缩
搁浅~的回答: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与供不应求供过于求有什么对应关系是: 1、通货膨胀,对应的关系当然是商品“供不应求”。因为只有在商品供不应求情况下才可能导致物价疯长,货币供应量不得不大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例如在90年代的“抢购风”就是因为商品供不应求,导致通货膨胀。 2、通货紧缩一般对应“供过于求”,但此结论不够严谨。一般情况下,出现通货紧缩,那必然是在商品供过于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在商品“供不应求”年代。但无法反证。
邓友琪的回答:
西方学者对通货紧缩一般都直接定义为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它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即从本质上看,它是一个货币现象,又是一个经济问题,是经济问题在货币上的表现。由于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使商品与货币流通中出现了较多的商品追逐较少的货币,导致市场上大部分商品都供过于求,商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即谓通货紧缩。这种现象往往与经济萧条或经济衰退相联系,因而通货紧缩也被理解为经济衰退之前与贯串于整个经济衰退过程中的一个经济现象。 衡量通货紧缩的经济指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价格指数,一般以对居民生活影响最大的最终消费品价格指数来衡量,在美国与日本,比较注重消费批发物价指数,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比较注重消费零售物价指数。二是货币指标,根据各国货币政策侧重点的不同,有些是货币供应量指标,有些是利率指标。三是经济增长率指标,一般都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代表。通常以最直观的价格指标来判断是否出现通货紧缩,同时通过对货币指标与经济增长率指标的分析,对通货紧缩现象作出评价。 由于在定量问题上的不同理解,有些人认为价格指数上涨率或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降,即为通货紧缩;有些人则认为价格指数上涨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甚至是负值时,才能确认出现了通货紧缩。实际上,前一个观点是从相对的角度来理解,即把通货紧缩看作是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后一个观点是从绝对的角度来理解,即通货紧缩是在一个特定数值内的经济现象。这两种观点可以统一起来的,即把这两种通货紧缩看作是不同阶段上与不同程度上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一个中性概念,它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应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来加以评价。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理由是,通货膨胀概念的定义必须体现因与果关系的有机统一,通货膨胀的起因在货币供给过多,结果则表现在物价上涨,没有物价上涨的货币供给过多不属于通货膨胀,没有货币供给过多的物价上涨也不属于通货膨胀。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