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丞:阅读《病人》阅读赏析全文答案
陈锐锋的回答:
每一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异常耐心。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的照样很多,大概也有十多个,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怎么办,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了7层,其实楼梯口离电梯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说:“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着下电梯的姑娘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合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出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还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旁边一位中年男士听了直点头:“ ” 电梯内剩下的十多个人恍然大悟。 1.结合句子,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若有所思: (2)恍然大悟: 2."她”被电梯中其他人认为“行为不太正常”表现在哪些内容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1) (2) (3) (4) 3.你从文中读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4.文章以《病人为题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所说的“病人”究竟指的是谁?是“她”?还是“另外的那群人”?如果你是“医生”,你难诊断出“病人”身上的病因吗? 答案 1、“她”坐在台阶上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众人对这“病人”的举动一下子明白过来。 2、电梯超载,她主动让出 。 主动送一位大伯去楼梯口。 主动告诉小伙子口腔科在哪儿。 把掉下的玫瑰送还姑娘。 3、主动、热情、有爱心的人。 4、“病人”表面上是指那位生病的“她”,而实际上是讽刺了那些自私、冷漠、对他人缺乏爱心的人。 5、“病人”指的应当是电梯中的另外一群人。他们的病因是“自私、冷漠、对他人缺乏爱心”。
忘记所有的回答:
英国“病人”行将朽木,奄奄一息,而由于自身的弱点以及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英国在全球的殖民统治也已发生严重的危机,瑟福克爵士和英国病人的死则彻底地宣布英国殖民统治将最终解体。
翁达杰的笔下,没有绝对的对立。野蛮人和文明人、英国人和印度人、现在和过去,混乱与秩序、沙漠与别墅、水与火,奥尔马西与凯瑟琳对基普与哈纳,他们之间有重合也有分歧。奥尔马西竭尽全力想要抹去自己的国籍、基普想要放弃自己文化身份追随西方、两对相恋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中苦苦挣扎等等,这些人的努力在现实面前却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翁达杰在《英国病人》中沿用了其1987年作品《身着狮皮》中一些人物的姓名,两部小说的创作相隔五年之久。然而五年之后,翁达杰的笔下,更多的是多元文化下一些难以克服的、无奈的现实问题。
翁达杰在《英国病人》中以非凡的想象力与洞察力批判了“理想”与“现实”中的矛盾。围绕别墅和沙漠来构建小说的中心情节,作者试图“通过这种远离现世的方式探索实现人人平等幸福、安居乐业的社会模式”。 以二战为背景,以英国“病人”的身份为中心,翁达杰通过不同人物视角描述了一个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离不开场景的设置。在这部小说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物在不同的空间移动,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场景莫过于翁达杰为其人物活动所设置的别墅与沙漠。
别墅是小说第一章的标题,也是第一条主线中主人公们的栖身之地。随着德国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当盟军开始向地中海和亚丁湾沿岸集结、准备回国时,坐落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北郊的圣吉洛莫别墅却迎来了它的几位居民。别墅不是诗意船的田园,战争的罪思在意大利的市郊随处可见,这里也未能幸免。战时像城堡船的城垛建筑使它成了德军的最后一个据点,一百多名士兵住在这里。“随着山镇开始受到炮火的袭击,这里被崩得土崩瓦解,像海上的战船一样摇摇欲坠。别墅成为交战双方罪恶的见证,它千疮百孔,没电,缺水,连土匪也不会光顾此地”。作者形象的描述呈现给读者的是废弃、荒芜、满目疮痍。
通过环境衬托人物,作者将二者融为一体。别墅中的人物同他们所居住的场景一样,身体或精神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别墅是封闭的,曾经的挣扎与困惑让他们选择了对现实的逃避。翁达杰对别墅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他们所处的环境及其与自身相异的行为描写来完成的。身居其中,颓败的空间恰恰展示的是他们所遭受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与折磨。
圣吉洛拉莫别墅与世隔绝,很明显,选择这样的地方来居住不是疗伤,而是对现世的逃避。别墅本是修女们修道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花园外立着的十字架更说明了这一点。从外面看,别墅就是废墟,然而别墅内的每个房间都绘有不同季节的风景,“绘在天花板上的树叶、树冠和那片蓝天以及周围是蔓生的鲜花和参天大树的枝干”的房间使得别墅仿佛一座伊甸园:别墅里的果园和花园提供水果和蔬菜等必需品;没有爆炸的炸弹数量巨大,外面充满了凶险,然而在别墅内四处走动的无论是哈纳还是卡拉瓦却都安然无悉。基普的同事在别墅附近拆弹时被炸死的情形更说明了它的保护功能。因为它的过去,千疮百孔的别墅成了遭受战争创伤心灵的愈合之地。
翁达杰将另一条主线的场景设置在北非的利比亚沙漠。人迹罕至的沙漠原始、空旷、贫瘠。沙漠有着强大的力量能够抹去身份与国籍。“我们所有人都想脱下我们国家的外衣,消失在火与沙的景色中。抹去家族的名字!抹去国家的概念,这就是沙漠教给我的东西。”探险家的演讲忽略了为探险所做的种种准备,甚至连死亡也很少提及。我们似乎只对那些不以买卖的东西感兴趣,丝毫不关心外面的世界。我们为纬度或七百年前发生的事而争论”。从二十年代初到战争爆发,无心沙漠外贸易、权力、金钱或战争之事,科考队对利比亚沙漠的勘探十年来是成就非凡。沙漠,对他们来说,是一块“信仰之地”,而近十年的沙漠生活使得奥尔马西对于沙漠的喜爱更是超乎寻赏。对他来说,溜过边境易如反掌,他“不属于任何国家,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