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冉:哪位高人来给我解释下《潘神的迷宫》到底讲的什么内容啊?
你的唇角是呼的回答:
剧情 影片讲述二战期间,西班牙12岁的女孩奥菲利娅随母亲和继父到西班牙北部的乡下旅行。奥菲利娅的继父上尉Vidal是个法西斯军官,任务就是镇压反抗者。孤独、敏感的奥菲利娅每天都目睹让人不愉快的事件,感觉到来自继父的屈辱感,她在压抑的生活之外,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里面有很多奇幻的事物,借以逃避。她在他们家屋后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迷宫,并且认识了这个迷宫的守护者,潘神(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潘揭示了她真正的身份,她是一个公主,要回到自己的王国,必须在月圆之前完成三个挑战……在战后的萧条岁月里,奥菲利亚必须面对自己梦想世界的极限,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 1944年二战期间,12岁的女孩奥菲利娅Ofelia(伊万娜·巴克尔诺饰)随母亲卡曼Carmen(艾妮安娜·姬儿饰)和继父维多Vidal部队的上尉弗兰西斯科·弗兰考Francisco Franco(塞吉·洛佩兹饰)到西班牙北部的乡下旅行。 卡曼已经怀上了新丈夫弗兰考的孩子。弗兰考是一个自大、粗鲁,并有些性虐待症的法西斯军官,任务就是镇压西班牙北部的反抗者队伍。孤独、敏感的奥菲利娅每天都目睹让人不愉快的事件,感觉到来自继父的屈辱感,她在压抑的生活之外,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里面有很多奇幻的事物,借以逃避。 在她的母亲卡曼卧病在床期间,奥菲利娅想发现她想象中真实存在的东西,于是居然真的在他们家屋后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迷宫,并且认识了这个迷宫的守护者,潘神——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道格·琼斯饰),有一对令人震撼的玻璃眼。 潘揭示了奥菲利娅真正的身份,她其实是一个不小心走失公主,要回到自己的王国,必须在月圆之前完成三个挑战,首先就是要从灰白骷髅人(同为道格·琼斯饰)手中逃脱,灰白骷髅人好似一个特殊设计成的奇怪生物,有固定位置的眼球,戴着战争中使用的头盔。奥菲利娅马上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并接受了潘提出的三个挑战。 在战后的萧条岁月里,奥菲利亚必须面对自己梦想世界的极限,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当奥菲利娅在魔幻的世界为三个理想而努力时,维多部队的勤杂小官摩西戴兹(玛丽贝尔·瓦度饰)和医生(亚历克斯·安克吕罗饰)也在秘密合谋要致游击队于死地…… 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引导观众进入一个绝望的困境,并且冷酷地不给一点希望。哪怕画面美伦美焕,音乐优美动听,魔幻角色进进出出,也请不要产生错觉。 《潘神的迷宫》是---恐---怖---片。 有些观众一直在争论里面的童话故事是不是真的。他们是比较天真的一群,他们被编导给绕进去了。在我看来,《潘神》的故事结构很清晰,寓意很明显。 它呈现给我们的是无药可救的终极恐怖:人的自相残杀。 《潘神》的氛围是窒息的,无处可逃,所以它用不着一惊一咋地吓人。别的故事,你多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编剧无论如何会放人一条生路,至少放主角一条生路。可是《潘神》开场没多久,我就觉得这一次不太有把握。 这是一个残暴的故事,骨子里比很多打着血腥招牌的片子要残暴得多。反派固然是个冷血的暴君,游击队偷袭敌人得手后还不是照样给死伤者头部补上一枪? 在那种你死我活的境地,一个天真的女孩,她唯一的逃避就是自己的想象。电影从她的眼睛看那个小小的山区营地,周围的人都活得悲惨。暴虐的继父貌似是一切的主宰,日子过得比谁都紧张,游击队缺食少药,朝不保夕,同情者则在黑暗中挣扎,女孩的母亲即将临盆,种种迹象表明这场分娩将是灾难性的。 孩子对环境的敏感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女孩立刻体察到恐惧和不安,她用全身心观察着同时也逃避着现实。于是现实和想象交融在了一起。前两个任务,分别对应着女管家冒着生命危险偷钥匙和藏刀。当母亲无法照顾她时,女孩出于本能立刻信任了管家,并一直在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第三个任务,则是孩子在绝望中竭尽全力展开的最后反击。在母亲床下放草药,是她为了挽救母亲而做的努力。 孩子的逻辑就是如此。想起自己十岁左右的时候,也总是有种种恐惧,卧床旁斑驳的墙壁在漫漫长夜里,幻化成小鸟,乌龟和其他动物,有时只是一只眼睛,陪伴我编织一个又一个又怕人又迷人的故事。观察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也使我完全能够理解小孩为了应付环境而做的挣扎。 片子本来只关屠杀,镇压和反抗,因为女孩的想象,成了瑰丽凄美令人泪下的童话。《潘神》清楚地告诉我们:魔幻是如何产生的,又为什么是生活必需的。越是黑暗的时刻,梦想越是缤纷;最压抑恐怖的年代,产生最绚丽的童话。《魔戒》酝酿于一战,成熟于二战;《纳尼亚》的作者深知生离死别的悲伤;罗琳在穷困潦倒时构思出《哈利波特》。苦难恐惧悲伤彷徨需要出口,其中一个就是魔幻。 《潘神》在结构上的画龙点睛之处就是现实和想象了无痕迹的交织,让观众时时有匪夷所思的感觉,同时跟着小女孩一起生出了希望,盼着那个美好的地下王国是真的,我们所爱所关心的人物最终会得到拯救。嗯,拯救,要看什么层面。在精神层面上,纯洁善良自由的人们不需要拯救。而既然精神得到了安慰,肉体的损毁似乎不那么重要了。这样的道理对无神论的我们是显得无稽了一点。然而肉体固然是我们仅有的,活着的人却需要相信肉体以外的一点点东西。你可以叫它宗教,可以叫它爱情,可以叫它童话,都可以。《潘神》也因此让人着迷。 这部片一直让我想起《纳尼亚》的大结局《最后的战役》,那种为了安慰人而美化死亡的企图是一样的。甚至《海盗三》里的沙漠石蟹也依稀有这种味道。另外可以比较的是《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潘神》的气氛营造太棒了,现在是热带最热的季节,我看得浑身发冷,绝望从头钻到脚。演员们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女孩。就这一次,让我引一句鲁迅: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这个女孩子如果不美,就没有什么是美的了。演反派的演员也很好,去年最吓人的反派应该是他了。 音乐蛊惑不安,萦绕不去。画面也是如此,色彩构图都美丽却充满了怔仲不安。看过这片,一时间觉得其他片子都索然无味。 希望你能采纳o(∩_∩)o...
你的唇角是呼的回答:
剧情 影片讲述二战期间,西班牙12岁的女孩奥菲利娅随母亲和继父到西班牙北部的乡下旅行。奥菲利娅的继父上尉Vidal是个法西斯军官,任务就是镇压反抗者。孤独、敏感的奥菲利娅每天都目睹让人不愉快的事件,感觉到来自继父的屈辱感,她在压抑的生活之外,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里面有很多奇幻的事物,借以逃避。她在他们家屋后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迷宫,并且认识了这个迷宫的守护者,潘神(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潘揭示了她真正的身份,她是一个公主,要回到自己的王国,必须在月圆之前完成三个挑战……在战后的萧条岁月里,奥菲利亚必须面对自己梦想世界的极限,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 1944年二战期间,12岁的女孩奥菲利娅Ofelia(伊万娜·巴克尔诺饰)随母亲卡曼Carmen(艾妮安娜·姬儿饰)和继父维多Vidal部队的上尉弗兰西斯科·弗兰考Francisco Franco(塞吉·洛佩兹饰)到西班牙北部的乡下旅行。 卡曼已经怀上了新丈夫弗兰考的孩子。弗兰考是一个自大、粗鲁,并有些性虐待症的法西斯军官,任务就是镇压西班牙北部的反抗者队伍。孤独、敏感的奥菲利娅每天都目睹让人不愉快的事件,感觉到来自继父的屈辱感,她在压抑的生活之外,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里面有很多奇幻的事物,借以逃避。 在她的母亲卡曼卧病在床期间,奥菲利娅想发现她想象中真实存在的东西,于是居然真的在他们家屋后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迷宫,并且认识了这个迷宫的守护者,潘神——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道格·琼斯饰),有一对令人震撼的玻璃眼。 潘揭示了奥菲利娅真正的身份,她其实是一个不小心走失公主,要回到自己的王国,必须在月圆之前完成三个挑战,首先就是要从灰白骷髅人(同为道格·琼斯饰)手中逃脱,灰白骷髅人好似一个特殊设计成的奇怪生物,有固定位置的眼球,戴着战争中使用的头盔。奥菲利娅马上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并接受了潘提出的三个挑战。 在战后的萧条岁月里,奥菲利亚必须面对自己梦想世界的极限,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当奥菲利娅在魔幻的世界为三个理想而努力时,维多部队的勤杂小官摩西戴兹(玛丽贝尔·瓦度饰)和医生(亚历克斯·安克吕罗饰)也在秘密合谋要致游击队于死地…… 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引导观众进入一个绝望的困境,并且冷酷地不给一点希望。哪怕画面美伦美焕,音乐优美动听,魔幻角色进进出出,也请不要产生错觉。 《潘神的迷宫》是---恐---怖---片。 有些观众一直在争论里面的童话故事是不是真的。他们是比较天真的一群,他们被编导给绕进去了。在我看来,《潘神》的故事结构很清晰,寓意很明显。 它呈现给我们的是无药可救的终极恐怖:人的自相残杀。 《潘神》的氛围是窒息的,无处可逃,所以它用不着一惊一咋地吓人。别的故事,你多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编剧无论如何会放人一条生路,至少放主角一条生路。可是《潘神》开场没多久,我就觉得这一次不太有把握。 这是一个残暴的故事,骨子里比很多打着血腥招牌的片子要残暴得多。反派固然是个冷血的暴君,游击队偷袭敌人得手后还不是照样给死伤者头部补上一枪? 在那种你死我活的境地,一个天真的女孩,她唯一的逃避就是自己的想象。电影从她的眼睛看那个小小的山区营地,周围的人都活得悲惨。暴虐的继父貌似是一切的主宰,日子过得比谁都紧张,游击队缺食少药,朝不保夕,同情者则在黑暗中挣扎,女孩的母亲即将临盆,种种迹象表明这场分娩将是灾难性的。 孩子对环境的敏感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女孩立刻体察到恐惧和不安,她用全身心观察着同时也逃避着现实。于是现实和想象交融在了一起。前两个任务,分别对应着女管家冒着生命危险偷钥匙和藏刀。当母亲无法照顾她时,女孩出于本能立刻信任了管家,并一直在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第三个任务,则是孩子在绝望中竭尽全力展开的最后反击。在母亲床下放草药,是她为了挽救母亲而做的努力。 孩子的逻辑就是如此。想起自己十岁左右的时候,也总是有种种恐惧,卧床旁斑驳的墙壁在漫漫长夜里,幻化成小鸟,乌龟和其他动物,有时只是一只眼睛,陪伴我编织一个又一个又怕人又迷人的故事。观察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也使我完全能够理解小孩为了应付环境而做的挣扎。 片子本来只关屠杀,镇压和反抗,因为女孩的想象,成了瑰丽凄美令人泪下的童话。《潘神》清楚地告诉我们:魔幻是如何产生的,又为什么是生活必需的。越是黑暗的时刻,梦想越是缤纷;最压抑恐怖的年代,产生最绚丽的童话。《魔戒》酝酿于一战,成熟于二战;《纳尼亚》的作者深知生离死别的悲伤;罗琳在穷困潦倒时构思出《哈利波特》。苦难恐惧悲伤彷徨需要出口,其中一个就是魔幻。 《潘神》在结构上的画龙点睛之处就是现实和想象了无痕迹的交织,让观众时时有匪夷所思的感觉,同时跟着小女孩一起生出了希望,盼着那个美好的地下王国是真的,我们所爱所关心的人物最终会得到拯救。嗯,拯救,要看什么层面。在精神层面上,纯洁善良自由的人们不需要拯救。而既然精神得到了安慰,肉体的损毁似乎不那么重要了。这样的道理对无神论的我们是显得无稽了一点。然而肉体固然是我们仅有的,活着的人却需要相信肉体以外的一点点东西。你可以叫它宗教,可以叫它爱情,可以叫它童话,都可以。《潘神》也因此让人着迷。 这部片一直让我想起《纳尼亚》的大结局《最后的战役》,那种为了安慰人而美化死亡的企图是一样的。甚至《海盗三》里的沙漠石蟹也依稀有这种味道。另外可以比较的是《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潘神》的气氛营造太棒了,现在是热带最热的季节,我看得浑身发冷,绝望从头钻到脚。演员们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女孩。就这一次,让我引一句鲁迅: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这个女孩子如果不美,就没有什么是美的了。演反派的演员也很好,去年最吓人的反派应该是他了。 音乐蛊惑不安,萦绕不去。画面也是如此,色彩构图都美丽却充满了怔仲不安。看过这片,一时间觉得其他片子都索然无味。 希望你能采纳o(∩_∩)o...
你的唇角是呼的回答:
剧情 影片讲述二战期间,西班牙12岁的女孩奥菲利娅随母亲和继父到西班牙北部的乡下旅行。奥菲利娅的继父上尉Vidal是个法西斯军官,任务就是镇压反抗者。孤独、敏感的奥菲利娅每天都目睹让人不愉快的事件,感觉到来自继父的屈辱感,她在压抑的生活之外,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里面有很多奇幻的事物,借以逃避。她在他们家屋后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迷宫,并且认识了这个迷宫的守护者,潘神(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潘揭示了她真正的身份,她是一个公主,要回到自己的王国,必须在月圆之前完成三个挑战……在战后的萧条岁月里,奥菲利亚必须面对自己梦想世界的极限,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 1944年二战期间,12岁的女孩奥菲利娅Ofelia(伊万娜·巴克尔诺饰)随母亲卡曼Carmen(艾妮安娜·姬儿饰)和继父维多Vidal部队的上尉弗兰西斯科·弗兰考Francisco Franco(塞吉·洛佩兹饰)到西班牙北部的乡下旅行。 卡曼已经怀上了新丈夫弗兰考的孩子。弗兰考是一个自大、粗鲁,并有些性虐待症的法西斯军官,任务就是镇压西班牙北部的反抗者队伍。孤独、敏感的奥菲利娅每天都目睹让人不愉快的事件,感觉到来自继父的屈辱感,她在压抑的生活之外,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里面有很多奇幻的事物,借以逃避。 在她的母亲卡曼卧病在床期间,奥菲利娅想发现她想象中真实存在的东西,于是居然真的在他们家屋后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迷宫,并且认识了这个迷宫的守护者,潘神——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道格·琼斯饰),有一对令人震撼的玻璃眼。 潘揭示了奥菲利娅真正的身份,她其实是一个不小心走失公主,要回到自己的王国,必须在月圆之前完成三个挑战,首先就是要从灰白骷髅人(同为道格·琼斯饰)手中逃脱,灰白骷髅人好似一个特殊设计成的奇怪生物,有固定位置的眼球,戴着战争中使用的头盔。奥菲利娅马上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并接受了潘提出的三个挑战。 在战后的萧条岁月里,奥菲利亚必须面对自己梦想世界的极限,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当奥菲利娅在魔幻的世界为三个理想而努力时,维多部队的勤杂小官摩西戴兹(玛丽贝尔·瓦度饰)和医生(亚历克斯·安克吕罗饰)也在秘密合谋要致游击队于死地…… 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引导观众进入一个绝望的困境,并且冷酷地不给一点希望。哪怕画面美伦美焕,音乐优美动听,魔幻角色进进出出,也请不要产生错觉。 《潘神的迷宫》是---恐---怖---片。 有些观众一直在争论里面的童话故事是不是真的。他们是比较天真的一群,他们被编导给绕进去了。在我看来,《潘神》的故事结构很清晰,寓意很明显。 它呈现给我们的是无药可救的终极恐怖:人的自相残杀。 《潘神》的氛围是窒息的,无处可逃,所以它用不着一惊一咋地吓人。别的故事,你多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编剧无论如何会放人一条生路,至少放主角一条生路。可是《潘神》开场没多久,我就觉得这一次不太有把握。 这是一个残暴的故事,骨子里比很多打着血腥招牌的片子要残暴得多。反派固然是个冷血的暴君,游击队偷袭敌人得手后还不是照样给死伤者头部补上一枪? 在那种你死我活的境地,一个天真的女孩,她唯一的逃避就是自己的想象。电影从她的眼睛看那个小小的山区营地,周围的人都活得悲惨。暴虐的继父貌似是一切的主宰,日子过得比谁都紧张,游击队缺食少药,朝不保夕,同情者则在黑暗中挣扎,女孩的母亲即将临盆,种种迹象表明这场分娩将是灾难性的。 孩子对环境的敏感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女孩立刻体察到恐惧和不安,她用全身心观察着同时也逃避着现实。于是现实和想象交融在了一起。前两个任务,分别对应着女管家冒着生命危险偷钥匙和藏刀。当母亲无法照顾她时,女孩出于本能立刻信任了管家,并一直在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第三个任务,则是孩子在绝望中竭尽全力展开的最后反击。在母亲床下放草药,是她为了挽救母亲而做的努力。 孩子的逻辑就是如此。想起自己十岁左右的时候,也总是有种种恐惧,卧床旁斑驳的墙壁在漫漫长夜里,幻化成小鸟,乌龟和其他动物,有时只是一只眼睛,陪伴我编织一个又一个又怕人又迷人的故事。观察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也使我完全能够理解小孩为了应付环境而做的挣扎。 片子本来只关屠杀,镇压和反抗,因为女孩的想象,成了瑰丽凄美令人泪下的童话。《潘神》清楚地告诉我们:魔幻是如何产生的,又为什么是生活必需的。越是黑暗的时刻,梦想越是缤纷;最压抑恐怖的年代,产生最绚丽的童话。《魔戒》酝酿于一战,成熟于二战;《纳尼亚》的作者深知生离死别的悲伤;罗琳在穷困潦倒时构思出《哈利波特》。苦难恐惧悲伤彷徨需要出口,其中一个就是魔幻。 《潘神》在结构上的画龙点睛之处就是现实和想象了无痕迹的交织,让观众时时有匪夷所思的感觉,同时跟着小女孩一起生出了希望,盼着那个美好的地下王国是真的,我们所爱所关心的人物最终会得到拯救。嗯,拯救,要看什么层面。在精神层面上,纯洁善良自由的人们不需要拯救。而既然精神得到了安慰,肉体的损毁似乎不那么重要了。这样的道理对无神论的我们是显得无稽了一点。然而肉体固然是我们仅有的,活着的人却需要相信肉体以外的一点点东西。你可以叫它宗教,可以叫它爱情,可以叫它童话,都可以。《潘神》也因此让人着迷。 这部片一直让我想起《纳尼亚》的大结局《最后的战役》,那种为了安慰人而美化死亡的企图是一样的。甚至《海盗三》里的沙漠石蟹也依稀有这种味道。另外可以比较的是《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潘神》的气氛营造太棒了,现在是热带最热的季节,我看得浑身发冷,绝望从头钻到脚。演员们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女孩。就这一次,让我引一句鲁迅: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这个女孩子如果不美,就没有什么是美的了。演反派的演员也很好,去年最吓人的反派应该是他了。 音乐蛊惑不安,萦绕不去。画面也是如此,色彩构图都美丽却充满了怔仲不安。看过这片,一时间觉得其他片子都索然无味。 希望你能采纳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