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杰:子弹头列车的外形优势
刘天成的回答:
有关专家表示,列车时速达160公里以上后,受到的空气阻力将明显增加。京沪高铁的火车头采用“子弹头”造型,不但造型优美流畅,而且在列车“冲进”隧道时,还能有效减少气浪和噪音。
这种列车将全列密闭,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噪声,二来抵御列车高速行驶时车厢外巨大的气体压力。车身还“穿着”铝合金外衣。这是因为铝合金的重量大大低于钢铁,有利于高铁列车减重提速。另外,铝合金能够提供良好的气密性。
由于高速行驶的列车相比飞机更易遭遇飞鸟、碎石、雨雾等近地面物体的“袭击”,因此高铁火车挡风玻璃的防撞和透性能也会类似于飞机驾驶舱的玻璃。专家们已开展针对性试验,如通过把钢弹从一定高度释放坠落撞击玻璃等手段,“考验”玻璃的强度和韧度。
“子弹头”列车的厕所也与众不同,使用的是真空马桶,人体排泄物能够快速分解,不会污染环境。乘坐这种列车,乘客还可通过电子屏幕随时知道列车行驶的速度、经过的地方等信息。
云淡风清ㄨ的回答:
不是,磁悬浮列车也是子弹头列车的一种,子弹头只是表示列车的形状。 磁悬浮的构想是由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于1922年提出的。 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把两块磁铁相同的一极靠近,它们就相互排斥,反之,把相反的一极靠近,它们就互相吸引。磁悬浮列车,其实就是使用这两种吸引力与排斥力将列车托起,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方,和轨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大大减小运行阻力,达到高速运行的目的。 磁悬浮列车用电磁力将列车浮起而取消轮轨,采用长定子同步直流电机将电供至地面线圈,驱动列车高速行驶,从而取消了受电弓。磁悬浮列车主要依靠电磁力来实现传统铁路中的支承、导向、牵引和制动功能。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与轨道保持一厘米左右距离,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由于避免了与轨道的直接接触,行驶速度也大大提高,其正常的运营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30公里。世界上第一列磁悬浮列车小型模型1969年在德国出现,日本是三年后研制成功的。仅仅十年后的1979年,磁悬浮列车技术就创造了517公里/小时的速度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