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强:文明城市的含义是什么?
潘顺宝的回答: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2.全国文明城市标准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基本指标反映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情况,共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七大项、37个子项、119个小项.分值为100分。特色指标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特色、城市整体形象.共有4个子项,分值为20分。 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 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 5.创建文明城市对市民的要求? (1)市民要关注要知晓。 (2)市民言行要文明、人际关系要和谐。 (3)市民要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搁浅╮﹏的回答:
一) ××文明城市……然而,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在随处奏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损坏公共设施等等。尤其那最令人深恶痛绝的随地吐痰行为,更与这个文明卫生城市格格不入! 我国自古倡导文明,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撰著的《千金方》中就有“常习不唾地”的记载,劝导人们勿随地吐痰。据说唐朝大臣魏征一次早朝时正欲奏事,忽有痰哽于喉,便去殿旁偏处吐出其痰。退朝回家,总觉不妥,恐后再出现此种情况,特用獭皮制一小袋,内衬油纸,缝于袖内。以后上朝时如遇有痰,就悄悄低头吐进袋里,其他大臣争相仿效,一时成为“大臣风度”。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住在北京专塔胡同时,每次从街上回到家里,常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团放进炉子烧掉。邻居《孩子》网络版不得其解,便问先生,鲁迅告诉他:“我烧的是包痰的纸团,出门时带好纸,有痰就吐在纸里,然后包好带回家烧掉。可以消灭痰里的细菌,不致危害他人。” 古代的大臣魏征、现代的文豪鲁迅严于律己的作风、讲究卫生的习惯,应是我们每一个市民学习的榜样啊!奉劝那些习惯随地吐痰者,做文明人,积一点“口德”。 ( 二) 最近,媒体报道了市区不少公共设施遭到不同程度人为损坏的现象,如不少科普宣传栏被损坏,路牌和交通指示牌被砸歪,好好的路灯被人打掉,公共场所一些大理石墩不翼而飞,一些小树上被人刻上了名字,“牛皮癣”小广告到处可见,休闲椅被人拧断螺丝整个搬走…… 这些现象表明,在硬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作为城市软环境的市民素质如果没有得到相应提高,那么城市的许多建设都将前功尽弃,创建文明城市将成为一句空话。 良好的城市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营造,公共设施本来是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大家都应该自觉地爱护它们,发现那些破坏公共设施的不良行为,要勇于制止和劝阻。特别是职能部门,更要多巡查,多劝导,发现不良苗头,就研究对策,不放任,不姑息。只有一方面靠职能部门严格管理,一方面靠广大市民配合支持,才能扭转不文明现象屡屡返潮的问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千年传颂的格言人所共知,现在,我们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每位市民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创我们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