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昌:芥子气是什么
涂锦波的回答:
芥子气的学名为二(茁-氯乙基)硫醚,是德国人梅耶在1886年研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首先把它选为军用毒剂,并在炮弹上标以黄色的“十”字,所以通常称其为“黄十字”毒剂。1917年6月12日,德军对英军防线首次使用芥子气,造成2000多人的伤亡。芥子气的巨大杀伤作用曾使其荣膺“毒剂之王”的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美、德、意、日和前苏联等许多国家都生产了各种型号的弹药装备了芥子气。日本侵华期间曾对中国军民使用过芥子气,战败后又将大量芥子气遗弃在中国国土,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种伤害直到今日还严重地存在着。 纯品芥子气为油状液体,无色或淡黄色,具有大蒜或芥末的气味;工业品为褐色或黑色,气味更为浓烈。芥子气的性质稳定,挥发度较低,属于持久性毒剂。它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染毒,接触芥子气时做好全身防护是十分重要的。芥子气也可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中毒,任何一种途径中毒严重时都可能导致全身中毒。 芥子气进入体内后可以与体内DNA、RNA和某些蛋白质起烃化反应,使得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产生变性、炎症和坏。皮肤中毒时有数小时的潜伏期,患者没有明显的主观感觉和症状表现,往往会忽略对其救治和监护。潜伏期过后,染毒部位皮肤出现红斑,中毒后12小时~24小时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和坏,病程较长,且容易感染。会阴、腋窝等皮肤薄嫩部位反应较重。眼睛染毒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结膜炎、眼睑炎和角膜炎。呼吸道损伤时表现为急性鼻咽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经消化道中毒时可见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甚至便血。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预防和救治芥子气中毒的药物。一旦发生芥子气染毒,要迅速撤离染毒区并及时进行洗消。芥子气可被稀硝酸、过氧化氢、次氯酸、漂白粉浆、三合二以及氯胺等氧化,使其失去糜烂作用。加热能加速芥子气的水解,故可采用这些方法对芥子气染毒的物品进行消毒。芥子气易溶于汽油、酒精、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可用有机溶剂擦洗芥子气染毒的物品。芥子气的滴液往往能渗透到物质的深部,对土壤、木材、砖头、水泥及橡胶制品有渗透性,对芥子气染毒的地面和物品消毒时一定要及时和彻底。
风云争霸的回答:
芥子气的学名为“二氯二乙硫醚”。(c2h4cl)2s纯芥子气为无色有微弱大蒜气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为黄色、棕色至深褐色,含杂质越多颜色越深。芥子气的纯度越高气味越小。芥子气难溶于水,但易溶于四氯化碳、乙醚、氯仿、汽油、煤油、乙醇等物质中。芥子气对皮肤有较强的渗透性,其液滴3~5分钟就渗入皮肤,15~20分钟可被皮肤完全吸收。芥子气还能溶解橡胶,因此,用橡胶布制作的防毒衣对芥子气来说使用时间十分有限。芥子气主要以液滴经皮肤吸收杀伤人员,也能以气、雾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杀伤人员。芥子气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能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及消化道损伤,并能通过上述途径引起全身中毒。芥子气对人造成伤害的实质是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坏死、溃烂。芥子气中毒后愈合较慢且易引起感染。还由于芥子气扰乱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致使神经活动出现障碍,从而可以引起痉挛和麻痹 芥子气与沙林毒剂一样是化学武器中的超级杀手,与臭名昭著的沙林毒剂相比芥子气具有贮量较大,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特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共生产芥子气13500吨,其中12000吨用于实战。最为著名的伤害案例是,当时身为巴伐利亚步兵班长的阿道夫.希特勒,被英军的芥子气炮弹毒伤,眼睛曾一度失明。 二战时期,日军在我国东北秘密驻有两支生化部队,即731部队与516部队。731部队侧重于生物武器的研究,516部队侧重于毒气研究,但其几乎所有的毒气试验都是在731做的。种种迹象表明,齐齐哈尔出现的日军遗留毒气罐伤人事件与这两支恶魔部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1日,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王鹏就日军做毒气人体试验的情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同时,驻哈某部一位防化专业人士介绍了芥子气的武器发展史。 芥子气在纯液态时是一种略带甜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但工业品呈黄色或深褐色,并有芥末味。1822年,德斯普雷兹发现了芥子气;1886年,德国的梅耶首先人工合成成功,他发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气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芥子气可以使皮肤红肿、起泡、溃烂,正常气候条件下,仅0.2毫克/升的浓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在神经性毒剂出现之前,它有“毒剂王”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