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端:屈原《天问》全诗中心思想
刘子豪的回答:
就整篇而言,《天问》可分为天象、地物和社会人文三大章。就三大章而言,每章又可分为若干层次。就层次而言,由于各学者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划分的方法不一,因此各人所分的层次数和各层次诗句组合的序号、数量就不尽相同,不过在底本原句排列次序不变的前提下,只要划分有据,所分层次合理,层次的多少及各层次诗句数的多少对整篇《天问》章句原貌原义的影响程度就不会有多大。 参考古今《楚辞》学者的意见并结合个人见解,我按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卷》底本原句的顺序,将《天问》374句、174个问句组细分为41个层次,包括引言1个层次和三大章40个层次。引 言 对遂古之初“天人之道”的述问 第1层次 对遂古之初“天人之道”的述问 诗句: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第一章 对远古天象变化传说的述问 第2层次 对古人时间尺度上“天体形观”的述问 诗句: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第3层次 对古人纵向空间尺度上“天体形观”的述问 诗句: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第4层次 对古人横向空间尺度上“天体形观”的述问 诗句: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第5层次 对古人“日月神观”的述问 诗句: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第6层次:对古人“星宿神观”的述问 诗句: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第二章 对上古地物变化传说的述问 第7层次 对鲧、禹治理水土传说的述问 诗句: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应龙何画?河海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第8层次 对中原九州地形地势的述问 诗句: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第9层次 对昆仑山神奇传说的述问 诗句:昆仑县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第10层次 对神奇动物植物、自然环境气候、不死之说及天神羿射日传说的述问 诗句: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居?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第三章 对喾尧舜、夏商周、春秋及楚国社会人文历史传说的述问 第11层次 对夏禹与涂山女关系的述问 诗句: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欲同味,而快朝饱? 第12层次 对夏启与益争王(后)传说的述问 诗句:启代益作后,卒然离孽。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第13层次 对夏启祭母及其出生传说的述问 诗句: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第14层次 对夷羿与夏王朝争霸传说的述问 诗句: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第15层次 对鲧化黄熊和鲧教民耕作传说的述问 诗句: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第16层次 对良药传说的述问 诗句:白蜺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第17层次 对大鸟传说的述问 诗句:天式从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第18层次 对古人“风云神观”的述问 诗句:蓱号起雨,何以兴之?撰体胁鹿,何以膺之? 第19层次 对浇传说及浇与女岐、夏少康、斟寻国之间关系的述问 诗句:鳌戴山挘?我园仓?渴椭哿晷校?我郧ㄖ?课┙皆诨В?吻笥谏?亢紊倏抵鹑???咴韶适祝颗?绶焐眩??萃?贾埂:蔚咭棕适祝??滓苑甏?刻滥币茁茫?我院裰?扛仓壅逖埃?蔚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