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实:朋友圈地震祈福实为灾难营销吗?
云南昭通鲁甸地震牵动了所有人的心,有的捐款捐物,有的充当志愿者,奋战在救灾一线。大家在用各种方式在为灾区祈福,然而从前几天开始,微信朋友圈上却流传了一种“另类”的祈福方式。通过点击一条“为云南鲁甸祈福”的链接,输入个人信息,就能将“我叫XX,我来自XX,我是第XX位为灾区祈福的人”分享到朋友圈。这条链接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分享。根据链接页面上的信息,已经有近5000万人参与“祈福”。
乍听上去,很正能量、方式也算不上奇特,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一位转发了祈福链接的网友都会收到一个弹窗:第XX位某网站用户送出了他的祝福,而有网友反映称,自己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个网站。
一个貌似善意的祈福链接背后,却是商业机构的借机营销。在大灾大难面前这样的做法究竟合不合适呢?
“我叫XX,我是第XX位为灾区祈福的人”,北京的小姜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个链接以后,觉得很纳闷。
小姜:页面就跳转到了你最开始进入到那个界面里面,有多少多少位某网站的用户为这个灾区祈福,可是我根本对这个网站不了解,也不是这个网站的用户,那我就害怕我的个人信息会不会说是因此而泄露出去。
对于小姜所担心的事情,各地警方的官微纷纷作出风险提示,深圳市公安局通过官微发布相关提示信息称:大家关心灾区是对的,因此而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却是不可取的,后来网上流传说这是诈骗,对此,微信团队表示,经过微信技术专家分析,该页面和链接并不存在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请不要惊慌。不过,安全专家也提醒,当转发到一定量的时候,如果有人对界面进行恶意的变动,就会有中招的风险。
安全专家:这么一个链接它达到规模后,随时可以在服务器上把页面的信息改编掉,它可以完全变成这种欺诈性质的,现在有很多用户去分享了几小时后它把这个内容变化一下,别人在打开这个链接的时候是另外一个界面,上面可能有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可能是吸费的,做一些恶意的事情,这是往最坏的方向去想。
同时,微信团队也表示,此链接确实因为诱导用户分享,而违反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则,已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经验分享互联网动态
更多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