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亮风台:孩子记性不好,老是丢三落四怎么办?

admin
2020/08/11 17:31:35

胡楠的回答:

培养孩子自理 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我们做家长的,在平时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比如,有一次孩子上学时,在楼下高呼音乐书忘带了。我没有拿只方便袋将书套好扔下,也没有拿着书赶到楼下,而是让孩子自己上来取。这样做,一来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事需自己做的道理;二来可使孩子吸取点丢三落四的教训。孩子自那次气喘吁吁地上楼取书之后,每晚睡觉前,她都要把第二天所要带的书本整理好,再也没犯过类似的毛病。                                 尚其树先上车,再补票 面对纷繁的生活,任何孩子都不可能是无师自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丢三落四、自理能力差的情况,这是一个必然现象,做家长的不必过分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千万不可“传染”给孩子。做家长的应让孩子“先上车”:丢三落四、自理能力差等情况。允许合理地存在。然后“再补票”:引导孩子学会生活,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逐渐学会自理、自由飞翔。家长的鼓励、关切的话语,会使孩子锻炼得更加自信。当孩子大了,您回眸一瞥,会惊喜地看到:那里有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足迹,那是孩子人生的“幸福菜单”。                                 旭旭做保镖不做保姆 孩子自理能力是随着年龄、经验以及思维意识的增长逐步提高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面对孩子的丢三落四,作为家长首先不能操之过急,凡事代劳。 能力是磨练出来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依赖心理强,没有自主意识。家长不应该做事无巨细都包办的保姆,应该成为隐藏在他们身后,看者他们自己走路、自己去适应生活,只在必要时候才给予呵护的保镖。给孩子营造一个独立、自主的生活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管理自己,对于在学习、生活上的日常事务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去亲手打理。惟其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压力,感受到丢三落四带来的不便,才可能自觉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贾为刚 给孩子以时间 孩子在他成长的岁月里,出现生活上的一些小毛病,这是一个必备的过程。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过程,折射出孩子成长的步履。不妨给孩子以时间,让他逐步适应生活、学会生活,最终走出“父母保镖”的怪圈。做父母的尽量用关爱、友善的话语来教育孩子学会生活,千万不能用呵斥、责骂的教育方式。求全责备,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赏识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让自己的孩子一生受用。                                 燕燕好习惯贵在养成 孩子丢三落四是常见现象,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记忆力较差。二是态度马虎,没有听清或听完别人的话,就急急忙忙去做。三是生活缺乏条理,东西乱放,需要用时找不到。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而培养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好习惯是解决孩子丢三落四行为的最好方法。我认为,应着重培养以下三种习惯:第一,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告诉孩子,事情不分大小,只要去做就应该把它做好,并不分大事小事,孩子认真做好了就给予他表扬和鼓励。第二,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应在早期就教育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家务事,只要开始做了,就应该坚持把它做完才可以做别的事。第三,培养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物品分类摆放的习惯。应该教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都放在固定的地方,并定期整理,如果他在使用完一个物品后随手乱放,应该及时纠正,并监督他放回原位。                                郑楠该放手时就放手 孩子自理能力差,过错大多在父母。正是父母的溺爱才使孩子永远长不大。媒体披露:许多走进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连日常起居都不能自理,有些家长爱子心切,干脆辞职去陪读,心甘情愿做起孩子的全天候免费保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真不知这些可敬可佩的父母们百年之后,他们的孩子将怎样生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天的溺爱娇宠,明天就会害苦他们。 笔者认为,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我国自古就有“寒门出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类的古训。做父母的应当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他们学会其年龄层应该会做的事,注重加强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切莫使孩子成为只会动脑不会动手的“书呆子”。建议学校可否考虑多为学生开设包括做家务在内的劳动实践课,这样或许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打油裨益。                                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