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果:消防等级中的甲乙丙丁戊怎么判别?
羽锡的回答:
关于消防等级判别方法如下:
一、甲类?
1、 闪点小于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二、乙类
1、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 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
三、丙类
1、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四、丁类?
1、 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五、戊类?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周利伟的回答:
通常消防把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和储存中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五类,即甲乙丙丁戊。其判别依据为以下: 1. 甲类: 规律一:名字中带甲乙的都是甲类。如:甲苯,甲醇,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甲烷,乙醇,乙醚,硝酸乙酯,乙炔,乙烯,环氧乙烷,氯乙烯。 规律二:最后一个字带火字旁的都是甲类。如:己烷,戊烷,环戊烷,丙烯,乙炔,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氯乙烯。 2.乙类: 煤油,松节油,溶剂油,樟脑油,生松香,樟脑,萘,这几个都有香味。还有易燃固体:硫磺,镁粉,铝粉。 3.丙类:除了甲类和乙类,是否能燃烧通过常识就能判断出来,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衣食住行。 穿得各式衣服;吃的馒头,大米,植物油(注意植物油的浸出车间属于甲类),动物油,鸡鸭鱼肉,喝的白兰地,生病吃的中草药;家里用的家具,家电,学习看的书,手机;出门开的车,柴油,机油,润滑油,橡胶,沥青,石蜡。 4.丁类:自熄塑料,酚醛塑料,水泥泡花板。 5.戊类:石头,玻璃,金属,水泥,沙子,陶瓷,石膏(大多数建材都是)。 建筑物的等级是从重要性、防火、耐久年限等不同角度划分的建筑物级别。民用建筑可按以下方式划分等级:? 1、按重要性分为五等:? a、特等:具有重大纪念性、历史性、国际性和国家级的种类建筑。? b、甲等:高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c、乙等:中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d、丙等:一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按防火性能分四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耐火等级标准是依据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的。? 3、按耐久年限分四级:? a、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b、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c、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d、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