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刘玉刚:现在的中药秤是几两制的呢(一斤等于几两).一两又等于几钱呢.一钱有多少克?

admin
2020/08/11 16:41:29

56665107的回答:

中医临床及研究都会遇到中药重量单位换算问题,现代的重量单位换算很简单,即:1公斤=2斤、1斤=10两、1两=10钱、1钱=5克、1克=10分克、1分克=10厘克、1厘克=10毫克…… 但是,古代的量制单位不但与现代的不同,而且各个时期也不相同,这样就给后来的研究、应用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而初学者和中医药爱好者常常就重量换算问题产生疑惑;一些资料以讹传讹,更是曲解国粹、误人子弟。鉴此,愚斗胆献拙,将关于重量换算的资料加以整理,姑名《中药重量单位换算解惑》,供网友参考。愚学识有限、错漏难免,恳请先生、网友指正勘误,愚深表感谢!7 L5 s4 g3 p1 J! u ; a' y# N: z; E8 K$ B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  “斤价求两价”  的歌诀:2 b! G7 q+ n- X7 b( q. f& E+ N 3 q" E3 N) ^$ Q) I$ W2 W, [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記;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  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到了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0 @/ }& k# s. I/ p& [5 \ , q  s8 N# U" a8 w  w, W         “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四留二五,五留三一二五,六留三七五,七留四三七五,八留單五,九留五六二五,十留六二五,十一留六八七五,十二留七五,十三留八一二五,十四留八七五,十五留九三七五。” % F  d* J7 }, i# d$ `  b1 Q: Q ) K7 W/ O+ L# x! Y; L- n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Y, F; ~2 p. X9 q, A8 A & Q& _# S( t$ x8 o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请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当于668.19克,隋末1斤相当于222.73克等。 3 {6 Z0 v) L3 o9 J2 ~! P" Y" ~+ U1 y0 B' T! c  k         另外,根据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实重64公斤。那么每斤相当于640克(《历代度量衡简表》的标准是596.82克),跟汉代258.24克相去甚远。 & R2 Q: q- h/ O" v8 d! ~ # D, r1 k$ a5 U1 s; g        1959年开始 一斤等于十两: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  “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 g5 T! g( P7 ]  w  H 6 `! _$ k/ @% F8 p7 \6 t+ g        从1979年1月1曰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 “克、毫克、升、毫升” ,不用 “两、钱、分” 等。 0 _- T1 I0 ~3 x+ m$ X - H- J0 x* c& M, Z: I        “钱”换算为“克” ,近代以来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克(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克(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算的(此换算方法实际上并不正确)。) T- a$ T$ [' ?8 J : p/ f* d1 Y7 u* S( ~5 `         综述: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克一斤改为500克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 3.72克(3.71875克)。

 

 汉代(经方用量参考)

1石(读shi,在後来读dan)=四钧=29760克
1石=120斤=70800克
1钧=三十斤=7440克1斤=16两=590克
1斤=248克1两=10钱=36.9克
1斤=16两1钱=10分=3.69克
1斤=液体250毫升1分=0.37克
1两=15.625克
1两=24铢
1升=液体200毫升

1合(音ge)=20毫升

1圭=0.5克
1龠(yue)=10毫升

1撮=2克
1方寸匕=金石类2.74克
1方寸匕=药末约2克
1方寸匕=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65克
一铢=100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力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130克
虻虫一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1斛=10斗=20000毫升1石=2斛=100000毫升
1斗=10升=2000毫升1斛=5斗=50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1斗=10升=10000毫升
1合=2龠=20毫升1升=10合=1000毫升
1龠=5撮=10毫升1合=100毫升
1撮=4圭=2毫升
1圭=0.5毫升
1引=10丈=2310厘米1丈=10尺=355厘米
1丈=10尺=231厘米1尺=10寸=35.5厘米
1尺=10寸=23.1厘米1寸=10分=3.55厘米
1寸=10分=2.31厘米
1分=0.231厘米

 

 

 

56665107的回答:

中医临床及研究都会遇到中药重量单位换算问题,现代的重量单位换算很简单,即:1公斤=2斤、1斤=10两、1两=10钱、1钱=5克、1克=10分克、1分克=10厘克、1厘克=10毫克…… 但是,古代的量制单位不但与现代的不同,而且各个时期也不相同,这样就给后来的研究、应用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而初学者和中医药爱好者常常就重量换算问题产生疑惑;一些资料以讹传讹,更是曲解国粹、误人子弟。鉴此,愚斗胆献拙,将关于重量换算的资料加以整理,姑名《中药重量单位换算解惑》,供网友参考。愚学识有限、错漏难免,恳请先生、网友指正勘误,愚深表感谢!7 L5 s4 g3 p1 J! u ; a' y# N: z; E8 K$ B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  “斤价求两价”  的歌诀:2 b! G7 q+ n- X7 b( q. f& E+ N 3 q" E3 N) ^$ Q) I$ W2 W, [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記;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  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到了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0 @/ }& k# s. I/ p& [5 \ , q  s8 N# U" a8 w  w, W         “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四留二五,五留三一二五,六留三七五,七留四三七五,八留單五,九留五六二五,十留六二五,十一留六八七五,十二留七五,十三留八一二五,十四留八七五,十五留九三七五。” % F  d* J7 }, i# d$ `  b1 Q: Q ) K7 W/ O+ L# x! Y; L- n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Y, F; ~2 p. X9 q, A8 A & Q& _# S( t$ x8 o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请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当于668.19克,隋末1斤相当于222.73克等。 3 {6 Z0 v) L3 o9 J2 ~! P" Y" ~+ U1 y0 B' T! c  k         另外,根据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实重64公斤。那么每斤相当于640克(《历代度量衡简表》的标准是596.82克),跟汉代258.24克相去甚远。 & R2 Q: q- h/ O" v8 d! ~ # D, r1 k$ a5 U1 s; g        1959年开始 一斤等于十两: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  “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 g5 T! g( P7 ]  w  H 6 `! _$ k/ @% F8 p7 \6 t+ g        从1979年1月1曰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 “克、毫克、升、毫升” ,不用 “两、钱、分” 等。 0 _- T1 I0 ~3 x+ m$ X - H- J0 x* c& M, Z: I        “钱”换算为“克” ,近代以来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克(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克(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算的(此换算方法实际上并不正确)。) T- a$ T$ [' ?8 J : p/ f* d1 Y7 u* S( ~5 `         综述: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克一斤改为500克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 3.72克(3.71875克)。

 

 汉代(经方用量参考)

1石(读shi,在後来读dan)=四钧=29760克
1石=120斤=70800克
1钧=三十斤=7440克1斤=16两=590克
1斤=248克1两=10钱=36.9克
1斤=16两1钱=10分=3.69克
1斤=液体250毫升1分=0.37克
1两=15.625克
1两=24铢
1升=液体200毫升

1合(音ge)=20毫升

1圭=0.5克
1龠(yue)=10毫升

1撮=2克
1方寸匕=金石类2.74克
1方寸匕=药末约2克
1方寸匕=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65克
一铢=100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力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130克
虻虫一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1斛=10斗=20000毫升1石=2斛=100000毫升
1斗=10升=2000毫升1斛=5斗=50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1斗=10升=10000毫升
1合=2龠=20毫升1升=10合=1000毫升
1龠=5撮=10毫升1合=100毫升
1撮=4圭=2毫升
1圭=0.5毫升
1引=10丈=2310厘米1丈=10尺=355厘米
1丈=10尺=231厘米1尺=10寸=35.5厘米
1尺=10寸=23.1厘米1寸=10分=3.55厘米
1寸=10分=2.31厘米
1分=0.231厘米

 

 

 

smart的回答:

普通的秤按斤按两算, 称中药秤的能精确到“钱”。

一般用的小铜秤有250g的(5两)一斤=10两,十钱一两,一钱5克!

古韵茶风的回答:

现在的中药秤已经按克计量了,一斤等于500克。一两50克、一钱等于5克。如果是建国前的老处方(即一斤=16两,一两=31.25克、一钱=3.125克)按古法计算.

九皋山人的回答:

现在卖药和卖菜一样了,不一样的就是菜吃了能解饱,药吃了不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