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凝的回答:关于固定资产数量问题,结合我曾经在省级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体会,中国这样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以2016年实际固定资产60万亿元的规模,强度应该不算大,西北许多贫困地区的强度少的可怜。60万亿元,比上一年仅仅增长了8%,而前些年我们的固定资产增长率常常在30%左右。至于说60万亿元固定资产与货币的关系,其实并不威胁货币币值的稳定性,因为我国2016年的通货膨胀率仅仅2%多一点,而2%是国际公认的合理数据。例如日本安倍的施政纲领的目标就是将低迷的通胀率提高到2%。如果减少规模,将导致未来几年缺乏必要的项目陆续投产,影响国家下一步的发展后劲,也会直接减少很多就业机会,所以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强度与规模。预计全国2017年的固定资产规模应该在63万亿元左右。 张正伟的回答:自2007年1月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总量m2连续超越了日本、欧洲和美国几大经济体,目前相当于欧洲和美国的两倍半,日本的三倍多。中国的m2已经相当于这三大经济体的m2总量的80%左右。这么高的m2,需要两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 + 银行系统的信用扩张。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雄冠全球,超越了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但是,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一是受全球经济下滑贸易萎缩的影响,中国的外汇占款出现急剧下滑,而外汇占款是人民币发行的基础,这也意味着货币发行要减少。 然而,这不符合稳增长政策,于是人民币发行还得继续保持一定的增幅,那就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得出现贬值了。但贬值又不是货币政策制定者想看到的。现在的情况是,货币发行量还在咣咣地猛增,而对美元的汇率又人为地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让它贬值。照这情况,中国可以把全世界的资产都买下来了!事实上,从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并购海外公司的案例和规模越来越大的形势来看,也确实有这个迹象。如此情况下,外汇占款只能更加减少,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就更大,而这时货币还在咣咣地发行。这种情况到底能够撑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