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蓓蓓的回答: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给脆弱的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如果流感大规模入侵中国经济,最脆弱的领域在哪里?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提高戒备,但无须恐慌。中国也强力布控、严防死守。但流感对经济的冲击事实已在我们的经济体内部潜伏,目前舆论普遍认为,影响比SARS要小,但在金融海啸的叠加冲击下,威力不容忽视。 以史为鉴,可以洞察未来。中金公司认为,2003年亚洲区内爆发的SARS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东亚季度GDP的2%.流感对中国潜在负面影响可能包括:猪肉价格下跌;旅游和农产品贸易受到冲击;影响中国出口。 来自SARS的启示 传染病影响并非灾难性 “以往经验显示其影响并非具有持久性”,中金公司认为,由于流感疫情的扩散在当前来看仍然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判断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为时过早。但2003年SARS在亚洲区内爆发时的数据仍旧对判断H1N1流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年SARS在亚太区爆发时扩展速度迅猛,死亡率达10%,恐怖情绪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亚洲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大幅下降。 从影响的时间及其强度来观察,当时SARS的影响持续时间大约是一个季度,对经济体的影响也主要是一个季度,突发事件的滞后影响并不明显。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SARS导致的东亚总体经济损失为GDP的0.5%,影响集中在2季度(即季度GDP的2%)。 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从SARS经验来看,传染病对经济的影响并不一定是灾难性的,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中国经济增速也仅下降了1个百分点。 从死亡的人数观察,与SARS和禽流感相比较,虽然H1N1流感的传染性更强,但死亡率较低。这轮H1N1流感疫情爆发中,死亡人数(除一例外)全集中在墨西哥(约为4%),而其他各国至目前控制死亡率还卓有成效,经济活动并未严重受损。 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SARS与禽流感之后,许多国家的紧急应变能力大大增强,抗病毒药物储备明显增加。 从影响的主要领域观察,以往经验表明传染病对经济需求面的影响将大于供给面,即因死亡人数上升导致的劳动力减少及开工时间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显著小于支出需求的下降,对旅游、酒店餐饮、运输、零售及娱乐业需求下降尤为明显。 SARS就明显说明这一点,2003年消费品零售额在第一季度同比增加9.2%,到5月份增速只有4.3%,增幅之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所没有过的。 而在2003年4月到6月的SARS恐慌高峰期,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入境游人数分别下降38.9%、57.9%、70.8%.直到2004年1月,中国入境游人数才恢复到正增长。 金融市场对传染病的过度反应亦可能通过负的财富效应影响私人消费。如果疫情深度恶化,外商直接投资亦可能受到冲击。 大宗商品的影响不可避免,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SARS警告后,石油价格从37.83美元/桶跌至了4月中下旬的25.31美元/桶。但是,后期随着疫情的缓解,油价重新返回到32美元每桶以上。 莫尼塔认为,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主要是基于投资者担心各国对疫情的监控和防治会妨碍全球贸易,进而影响到航空和海洋运输以及其它消耗资源的工业活动,并最终影响到大宗商品需求。 中金公司提醒,一旦H1N1流感的死亡率迅速上升,并继续从美洲向全球迅速蔓延,造成与SARS规模相当的恐怖情绪,它在今天的破坏力可能比2003年更严重。 双危机叠加 全球经济再次蒙上阴影 海啸登陆,最可怕的是两个海浪波峰叠加,破坏更大。现在全球经济就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看上去温和了一点,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甲型H1N1流感突然爆发,让经济再次陷入不确定性的迷惘。 5月1日,温家宝总理看望北京工人时坦言,“我们遭受了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最近一些国家又发生了甲型流感疫情,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国信证券研究员汤小生认为,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第四季度的深度衰退之后,2009年初以来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但复苏步伐缓慢,疫情的持续扩散无疑给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最严重的情况下,流感将使世界经济从衰退恶化到萧条。”IMF去年发表一份报告称,如果全世界爆发大规模流感,世界经济将蒙受3万亿美元的损失,全球GDP会剧减5%. 汤小生认为,流感疫情对于经济的间接影响主要来自各国政府应对流感疫情而建立的边境贸易管制措施,这些管制措施不仅破坏国家间的自由贸易,而且削弱全球贸易品的消费支出,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需求的下滑导致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避险情绪上升推高美元汇率。 “但我们认为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小,不大可能产生类似2003年SARS的冲击”,中金公司的观点相对乐观,其认为,本次疫情起源于较远的墨西哥,而非中国,而墨西哥与中国的直接贸易规模较小。此外,中国已做好预防准备,不像SARS发生初期毫无准备。 中国脆弱的肌体 流感可能入侵的领域 大部分研究人士预计,流感对中国的影响远远低于SARS的影响。中信证券甚至乐观地表示,在SARS期间,最终的经济损失仍远低于最初预期,因为疫情过后消费迅速反弹。 中国官方和里昂证券的两项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调查均大幅回升。作为先行指标的PMI连升5个月,天相投顾认为,这预示经济出现拐点。 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也表示,短期内依靠扩内需难以全面替代或弥补外需收缩产生的缺口,目前中国经济还不能轻言见底,要防止出现二次探底。 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我们只有尽力抵御流感可能出现的“入侵”。中金公司认为,流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包括:疫情初期的恐慌可能使得民众对于猪肉消费存在疑虑,导致猪价下跌,影响未来猪肉供给,这方面政府可做好引导工作。 此外,国际旅游和农产品贸易市场短期内受到一定冲击。最后,如果甲型流感在美国进一步大规模爆发(目前美国是确诊人数仅次于墨西哥的国家),则将对美国消费者信心、进而对中国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冲击。 中金公司认为,考虑到金融危机与全球疫情的双重打击,中国也可以在政策重点“保增长”之外更多强调保稳定、促民生。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撰文认为,要特别关注当前和SARS爆发时的不同情况。2008年底农民工大量失业,除了返乡的农民工之外,还有些农民工仍然留在城市但却没有工作,这对控制流动人口增加了难度。 如果甲型H1N1流感影响使猪肉价格下跌,将使农民收入进一步恶化。流感也将使中小企业的出口受到较大冲击,因此它们迫切需要返回国内市场,但如果限制人口和货物的流通. 富娃的回答: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给脆弱的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如果流感大规模入侵中国经济,最脆弱的领域在哪里?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提高戒备,但无须恐慌。中国也强力布控、严防死守。但流感对经济的冲击事实已在我们的经济体内部潜伏,目前舆论普遍认为,影响比SARS要小,但在金融海啸的叠加冲击下,威力不容忽视。 以史为鉴,可以洞察未来。中金公司认为,2003年亚洲区内爆发的SARS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东亚季度GDP的2%.流感对中国潜在负面影响可能包括:猪肉价格下跌;旅游和农产品贸易受到冲击;影响中国出口。 来自SARS的启示 传染病影响并非灾难性 “以往经验显示其影响并非具有持久性”,中金公司认为,由于流感疫情的扩散在当前来看仍然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判断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为时过早。但2003年SARS在亚洲区内爆发时的数据仍旧对判断H1N1流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年SARS在亚太区爆发时扩展速度迅猛,死亡率达10%,恐怖情绪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亚洲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大幅下降。 从影响的时间及其强度来观察,当时SARS的影响持续时间大约是一个季度,对经济体的影响也主要是一个季度,突发事件的滞后影响并不明显。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SARS导致的东亚总体经济损失为GDP的0.5%,影响集中在2季度(即季度GDP的2%)。 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从SARS经验来看,传染病对经济的影响并不一定是灾难性的,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中国经济增速也仅下降了1个百分点。 从死亡的人数观察,与SARS和禽流感相比较,虽然H1N1流感的传染性更强,但死亡率较低。这轮H1N1流感疫情爆发中,死亡人数(除一例外)全集中在墨西哥(约为4%),而其他各国至目前控制死亡率还卓有成效,经济活动并未严重受损。 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SARS与禽流感之后,许多国家的紧急应变能力大大增强,抗病毒药物储备明显增加。 从影响的主要领域观察,以往经验表明传染病对经济需求面的影响将大于供给面,即因死亡人数上升导致的劳动力减少及开工时间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显著小于支出需求的下降,对旅游、酒店餐饮、运输、零售及娱乐业需求下降尤为明显。 SARS就明显说明这一点,2003年消费品零售额在第一季度同比增加9.2%,到5月份增速只有4.3%,增幅之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所没有过的。 而在2003年4月到6月的SARS恐慌高峰期,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入境游人数分别下降38.9%、57.9%、70.8%.直到2004年1月,中国入境游人数才恢复到正增长。 金融市场对传染病的过度反应亦可能通过负的财富效应影响私人消费。如果疫情深度恶化,外商直接投资亦可能受到冲击。 大宗商品的影响不可避免,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SARS警告后,石油价格从37.83美元/桶跌至了4月中下旬的25.31美元/桶。但是,后期随着疫情的缓解,油价重新返回到32美元每桶以上。 莫尼塔认为,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主要是基于投资者担心各国对疫情的监控和防治会妨碍全球贸易,进而影响到航空和海洋运输以及其它消耗资源的工业活动,并最终影响到大宗商品需求。 中金公司提醒,一旦H1N1流感的死亡率迅速上升,并继续从美洲向全球迅速蔓延,造成与SARS规模相当的恐怖情绪,它在今天的破坏力可能比2003年更严重。 双危机叠加 全球经济再次蒙上阴影 海啸登陆,最可怕的是两个海浪波峰叠加,破坏更大。现在全球经济就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看上去温和了一点,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甲型H1N1流感突然爆发,让经济再次陷入不确定性的迷惘。 5月1日,温家宝总理看望北京工人时坦言,“我们遭受了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最近一些国家又发生了甲型流感疫情,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国信证券研究员汤小生认为,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第四季度的深度衰退之后,2009年初以来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但复苏步伐缓慢,疫情的持续扩散无疑给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最严重的情况下,流感将使世界经济从衰退恶化到萧条。”IMF去年发表一份报告称,如果全世界爆发大规模流感,世界经济将蒙受3万亿美元的损失,全球GDP会剧减5%. 汤小生认为,流感疫情对于经济的间接影响主要来自各国政府应对流感疫情而建立的边境贸易管制措施,这些管制措施不仅破坏国家间的自由贸易,而且削弱全球贸易品的消费支出,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需求的下滑导致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避险情绪上升推高美元汇率。 “但我们认为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小,不大可能产生类似2003年SARS的冲击”,中金公司的观点相对乐观,其认为,本次疫情起源于较远的墨西哥,而非中国,而墨西哥与中国的直接贸易规模较小。此外,中国已做好预防准备,不像SARS发生初期毫无准备。 中国脆弱的肌体 流感可能入侵的领域 大部分研究人士预计,流感对中国的影响远远低于SARS的影响。中信证券甚至乐观地表示,在SARS期间,最终的经济损失仍远低于最初预期,因为疫情过后消费迅速反弹。 中国官方和里昂证券的两项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调查均大幅回升。作为先行指标的PMI连升5个月,天相投顾认为,这预示经济出现拐点。 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也表示,短期内依靠扩内需难以全面替代或弥补外需收缩产生的缺口,目前中国经济还不能轻言见底,要防止出现二次探底。 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我们只有尽力抵御流感可能出现的“入侵”。中金公司认为,流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包括:疫情初期的恐慌可能使得民众对于猪肉消费存在疑虑,导致猪价下跌,影响未来猪肉供给,这方面政府可做好引导工作。 此外,国际旅游和农产品贸易市场短期内受到一定冲击。最后,如果甲型流感在美国进一步大规模爆发(目前美国是确诊人数仅次于墨西哥的国家),则将对美国消费者信心、进而对中国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冲击。 中金公司认为,考虑到金融危机与全球疫情的双重打击,中国也可以在政策重点“保增长”之外更多强调保稳定、促民生。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撰文认为,要特别关注当前和SARS爆发时的不同情况。2008年底农民工大量失业,除了返乡的农民工之外,还有些农民工仍然留在城市但却没有工作,这对控制流动人口增加了难度。 如果甲型H1N1流感影响使猪肉价格下跌,将使农民收入进一步恶化。流感也将使中小企业的出口受到较大冲击,因此它们迫切需要返回国内市场,但如果限制人口和货物的流通. 小良的回答: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给脆弱的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如果流感大规模入侵中国经济,最脆弱的领域在哪里?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提高戒备,但无须恐慌。中国也强力布控、严防死守。但流感对经济的冲击事实已在我们的经济体内部潜伏,目前舆论普遍认为,影响比SARS要小,但在金融海啸的叠加冲击下,威力不容忽视。 以史为鉴,可以洞察未来。中金公司认为,2003年亚洲区内爆发的SARS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东亚季度GDP的2%.流感对中国潜在负面影响可能包括:猪肉价格下跌;旅游和农产品贸易受到冲击;影响中国出口。 来自SARS的启示 传染病影响并非灾难性 “以往经验显示其影响并非具有持久性”,中金公司认为,由于流感疫情的扩散在当前来看仍然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判断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为时过早。但2003年SARS在亚洲区内爆发时的数据仍旧对判断H1N1流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年SARS在亚太区爆发时扩展速度迅猛,死亡率达10%,恐怖情绪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亚洲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大幅下降。 从影响的时间及其强度来观察,当时SARS的影响持续时间大约是一个季度,对经济体的影响也主要是一个季度,突发事件的滞后影响并不明显。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SARS导致的东亚总体经济损失为GDP的0.5%,影响集中在2季度(即季度GDP的2%)。 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从SARS经验来看,传染病对经济的影响并不一定是灾难性的,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中国经济增速也仅下降了1个百分点。 从死亡的人数观察,与SARS和禽流感相比较,虽然H1N1流感的传染性更强,但死亡率较低。这轮H1N1流感疫情爆发中,死亡人数(除一例外)全集中在墨西哥(约为4%),而其他各国至目前控制死亡率还卓有成效,经济活动并未严重受损。 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SARS与禽流感之后,许多国家的紧急应变能力大大增强,抗病毒药物储备明显增加。 从影响的主要领域观察,以往经验表明传染病对经济需求面的影响将大于供给面,即因死亡人数上升导致的劳动力减少及开工时间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显著小于支出需求的下降,对旅游、酒店餐饮、运输、零售及娱乐业需求下降尤为明显。 SARS就明显说明这一点,2003年消费品零售额在第一季度同比增加9.2%,到5月份增速只有4.3%,增幅之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所没有过的。 而在2003年4月到6月的SARS恐慌高峰期,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入境游人数分别下降38.9%、57.9%、70.8%.直到2004年1月,中国入境游人数才恢复到正增长。 金融市场对传染病的过度反应亦可能通过负的财富效应影响私人消费。如果疫情深度恶化,外商直接投资亦可能受到冲击。 大宗商品的影响不可避免,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SARS警告后,石油价格从37.83美元/桶跌至了4月中下旬的25.31美元/桶。但是,后期随着疫情的缓解,油价重新返回到32美元每桶以上。 莫尼塔认为,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主要是基于投资者担心各国对疫情的监控和防治会妨碍全球贸易,进而影响到航空和海洋运输以及其它消耗资源的工业活动,并最终影响到大宗商品需求。 中金公司提醒,一旦H1N1流感的死亡率迅速上升,并继续从美洲向全球迅速蔓延,造成与SARS规模相当的恐怖情绪,它在今天的破坏力可能比2003年更严重。 双危机叠加 全球经济再次蒙上阴影 海啸登陆,最可怕的是两个海浪波峰叠加,破坏更大。现在全球经济就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看上去温和了一点,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甲型H1N1流感突然爆发,让经济再次陷入不确定性的迷惘。 5月1日,温家宝总理看望北京工人时坦言,“我们遭受了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最近一些国家又发生了甲型流感疫情,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国信证券研究员汤小生认为,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第四季度的深度衰退之后,2009年初以来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但复苏步伐缓慢,疫情的持续扩散无疑给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最严重的情况下,流感将使世界经济从衰退恶化到萧条。”IMF去年发表一份报告称,如果全世界爆发大规模流感,世界经济将蒙受3万亿美元的损失,全球GDP会剧减5%. 汤小生认为,流感疫情对于经济的间接影响主要来自各国政府应对流感疫情而建立的边境贸易管制措施,这些管制措施不仅破坏国家间的自由贸易,而且削弱全球贸易品的消费支出,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需求的下滑导致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避险情绪上升推高美元汇率。 “但我们认为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小,不大可能产生类似2003年SARS的冲击”,中金公司的观点相对乐观,其认为,本次疫情起源于较远的墨西哥,而非中国,而墨西哥与中国的直接贸易规模较小。此外,中国已做好预防准备,不像SARS发生初期毫无准备。 中国脆弱的肌体 流感可能入侵的领域 大部分研究人士预计,流感对中国的影响远远低于SARS的影响。中信证券甚至乐观地表示,在SARS期间,最终的经济损失仍远低于最初预期,因为疫情过后消费迅速反弹。 中国官方和里昂证券的两项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调查均大幅回升。作为先行指标的PMI连升5个月,天相投顾认为,这预示经济出现拐点。 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也表示,短期内依靠扩内需难以全面替代或弥补外需收缩产生的缺口,目前中国经济还不能轻言见底,要防止出现二次探底。 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我们只有尽力抵御流感可能出现的“入侵”。中金公司认为,流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包括:疫情初期的恐慌可能使得民众对于猪肉消费存在疑虑,导致猪价下跌,影响未来猪肉供给,这方面政府可做好引导工作。 此外,国际旅游和农产品贸易市场短期内受到一定冲击。最后,如果甲型流感在美国进一步大规模爆发(目前美国是确诊人数仅次于墨西哥的国家),则将对美国消费者信心、进而对中国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冲击。 中金公司认为,考虑到金融危机与全球疫情的双重打击,中国也可以在政策重点“保增长”之外更多强调保稳定、促民生。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撰文认为,要特别关注当前和SARS爆发时的不同情况。2008年底农民工大量失业,除了返乡的农民工之外,还有些农民工仍然留在城市但却没有工作,这对控制流动人口增加了难度。 如果甲型H1N1流感影响使猪肉价格下跌,将使农民收入进一步恶化。流感也将使中小企业的出口受到较大冲击,因此它们迫切需要返回国内市场,但如果限制人口和货物的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