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润生的回答:事件传闻回顾 1932年12月16日上午9时18分,仅仅新建一年左右的白木屋百货大楼发生火灾,死亡14人,重伤约40人,其他相关受伤人员将近500人。 被困在高层穿着和服的年轻女性们,被迫攀着绳索和安全带从大楼上面往下滑。 遇风一吹,和服卷起,下体完全暴露在外面。 女性们用手捂住掩饰时,不慎掉落。 这起事件导致日本开始改变穿衣习惯,内裤从此开始盛行…… 详细情况,请关注三番目查看完整事件 很幸运的是,白木屋大火发生在百货店早晨刚刚开场的时候,顾客还非常少,因此造成伤亡数量有限。 如果火情发生在顾客混杂时刻,可以想象死伤者会是现在的几十倍。 果然,在白木屋火灾事件40年后发生大洋百货火灾,死伤者则是白木屋火灾事件的几十倍。 真的是白木屋大火,引发日本女性穿内裤风潮吗? 通过大量研究后续警察的调查报告,或许能发现一些端倪 白木屋大火事件中,死者人数为14人,8人为女性。8名女性中有3人因跳楼而死亡。 据说其中2人是非常要好的亲友,当时被烟雾逼到无法容身之处,就互相呼喊着各自的姓名一起牵着手纵身跳下。这仿佛是另外一番的故事…… 在另外的在死亡者中,有3人将腰带等物品连接起来,制造了生命绳,并以此试图逃离楼顶。但由于下降过程被烟雾迷住控住不住自己,脱手掉下楼。 还有2人,也在试图用绳索避难。但是,其中1人中途撞上建筑物的招贴布后掉落。 另1人因绳索被火烧断掉落。 最后的1名试图沿着雨水管道降下来逃脱,但在途中用尽力气不慎掉落。 很悲惨的离去。 最终,白木屋百货店从4层到8层全被烧毁。当时的消防车出动了29台,云梯车出动了3台,可见火灾规模的确不小。 也许当时的消防队员认为,在这么高的建筑物上,无法想象会发生火灾。 防灾系统也的确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获救的人们,大多是靠自己的力量和消防员的艰难救助中逃脱。 那么,白木屋大火与日本女性穿内裤,关联传说的具体调查是什么呢? 都市传说中说到当时和服中是没有内裤的,因为担心下落时被风吹散裸露下体非常失礼,导致女性不能牢固抓住绳索摔死的说法延续很久。 因此改变日本女性的穿衣习俗。 但是根据之前的调查说明,至少目前死亡的女性中没有一位是因为如此原因而不慎掉落的。 为什么都市传说会盛行呢? 根据日本社会学研究者井上章一在《从可以看内裤,到日本羞耻心的现代史》中发现一些关联。 首先,位于高层的女性们如何逃命应该是首要思考的,应该再没有其他心思和时间考虑其他的情境。 就算是考虑到自身的失礼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应该也无法做更多的选择。 更何况,当时女性们可不能都是练武术的,身手矫健。 位于低层的女性们则还不需要使用飘落的方法逃脱。 其次,当时白木屋的责任者,在事件发生后,首先表明评论。 主要强调女性跌落死的原因是由于没有穿内裤。 正是由于此评论实在非常震撼,不断影响着对事件真正原因的解读。 这是妄图逃避其防火责任的主要表现, 再者,女性服装的洋式风潮流行,其实白木屋只是一方面,并不能代表当时社会的流行发展风潮。 那个时代已经是和服向洋服转换的爆发时期,只不过正好赶上代表时尚潮流的白木屋大火事件。 这两件事情便产生联系造成传说的盛行。 最后,不穿内裤的女性因为羞耻造成跌落死的标题和说法让人印象深刻,也就流传开来。 另外,日本曾经做过调查(福冈日新闻1934年6月22日报道),白木屋火灾一年半后,还是有九成的日本女人没有穿内裤的习惯。 直到火灾后十年,1940年代后,内裤才被日本妇女普遍接受,因为有一部分女性开始外出工作,当上职业女性。 从而,对西洋式的服装开始注目。 后来的白木屋 白木屋也曾经是日本时尚潮流代表和符号。 后来由于火灾的原因总是无法重振兴业,经营的确非常困难。 东急百货收购白木屋以后也没有持续多久,到1999年关闭了350年历史的大幕。 火灾没有改变固执的日本人,真正能让日本改变的是西方文化和渗透力。 这对于中国来说,何尝不是呢 总之,天黑请注意,小心火烛为妙。 优雅de颓废的回答:不是吧不可能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