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张杨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8-11 15: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3| 评论: 0

摘要: 李伯刚的回答: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作者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感情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句话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 ...

李伯刚的回答: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作者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感情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句话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我认为大概是告诉我们应该是我们要具有保家卫国、不慕荣利等良好品质.

緈褔冭遙辶え的回答: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是十九岁的戚继光在读兵书时于空白处无意中写下的。也许,这种很随意的创作真正反映了戚继光的理想。 面对骚动不安的海疆,戚继光的内心,充满着一种责任感。 不是本人写的。

陈雅兰的回答: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崇高品质等。

金佳俊的回答:

1.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是十九岁的戚继光在读兵书时于空白处无意中写下的。也许,这种很随意的创作真正反映了戚继光的理想。面对骚动不安的海疆,戚继光的内心,充满着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是一种光宗耀祖的奢想,而是保国为民的理想。所以,当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被任命为署都指挥佥事,专任山东防倭之责时,他获得了实现其理想的最佳机会。此后的十余年中,他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御倭。然而,相对于浙江、福建等地来说,山东的倭患相对较轻。戚继光在山东所能做的,多半是整顿军纪,加强防备。真正能展现他的军事才能的地方,是后来在浙江和福建的抗倭战场。 2. 嘉靖三十四年(1555)秋天,戚继光来到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书,管理军队的屯田事宜。当时,浙江沿海的倭寇非常猖獗。嘉靖三十二年,曾有一队四十余人的倭寇因为失落了船只,便上岸抢劫,窜入浙江平湖、海盐等地,杀死大批官军,然后从容夺船出海。嘉靖三十四年,又有数十人的倭寇从浙江平湖入境,转掠杭州附近,又经淳安深入南直隶的歙县,迫近芜湖,再绕了一个大圈,转回宜兴、武进,一路杀人越货,虽然最终被歼,但被他们杀伤的据说有四千人之多。要知道,南京当地驻军按额有十二万,居然听凭这么一小股倭寇横行内陆。所以,黄仁宇先生说:“这样的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见。”由此可见,当时明军已经腐败,缺乏战斗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08:55 , Processed in 0.05958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